转载于:https://blog.csdn.net/chengxuyuan997/article/details/81126944
首先,在这里铺垫一下。学过Win32程序设计的人肯定都听说过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我就先说说API,高手绕过。API对于程序员来说就是系统提供的接口,任何涉及系统调用都要通过API来完成。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都有不同的一套API,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调用的接口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API层我们是不能移植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可移植,可移植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从一个平台移植到另外一个平台,但是大家一定要清楚,移植是基于操作系统的。但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基于各种操作系统平台不同,应用程序在二级制级别是不能直接移植的。我们只能在代码层去思考可移植问题,在API层面上由于各个操作系统的命名规范、系统调用等自身原因,在API层面上实现可移植也是不大可能的。那怎么才能实现可移植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现在主流的Windows和Linux平台下代码可移植性。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案是:在各个平台之间,基于大部分需求抽象出一个中间层。在中间层中,中间层用了屏蔽底层细节,在我们程序员看来C言语库就是这样一个中间层的作用。在各个平台下,我们默认C标准库中的函数都是一样的,这样基本可以实现可移植。但是对于C库本身而言,在各种操作系统平台下其内部实现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C库封装了操作系统API在其内部的实现细节。
因此,C语言提供了我们在代码级的可移植性,即这种可移植是通过C语言这个中间层来完成的。
当然,大家都可以看出上面的可移植是有条件的,C语言本身不能实现完全的可移植,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程序中,我们经常会调用系统API,由于这些API在C语言中没有对其封装,所以我们只能用使用其原始的API,对于原始的API在各个操作系统中他们命名不同,就不能跨平台移植。所以,我们要写出完完全全的跨平台的程序,还是需要其他的一些手段。例如在我们的代码中下功夫。以下代码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各平台之间的可移植:
#ifndef _WINDOWS_
CreateThread(); //windows下线程的创建
#else
Pthread_create(); //Linux下线程的创建
#endif
对于头文件,也使用同样的预编译宏来实现。如:
#ifndef _WINDOWS_
#include <windows.h>
#else
#include <thread.h>
#endif
这样就可以实现代码的可移植了。在编译的时候只要通过#define就可以选择在那个平台下完成程序的编译。
综上所述,我们都是将C,C++等各种语言当作中间层,以实现其一定程度上的可移植。如今,语言的跨平台的程序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实现的。但是在不同的平台下,仍需要重新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