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恭喜你已经完成了前面那么多的学习与输入,进入到了最后的选择环节!

每年大规模的校招季结束之后,大家都会进入到“选择”的困难中,需要在2个或者多个offer中选择一个最合适自己的。随着时代发展,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份工作“从一而终”,而是需要不停地去做选择,每一个阶段需要的不同、选择标准也不同;每一步“选择”可能都很重要,都会为自己将来能到达的高度打下基础。

那么对于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选择的标准应该如何排序呢?薪资到底重不重要,又是不是最重要的?我在这里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首先第一个标准,应该是行业。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潜力,但毕竟个人的能力能量都是有限的,一个人的微小力量还是要乘着时代的力量才能发挥大的势能。朝阳的行业不仅能乘势而行,你的上升空间会大很多,行业的红利能够给予你的回报也是更高的,将来可跳槽上升的机会也更多。乘着行业的风,大家都能分到一杯羹。但如果选择了走下坡路的行业,比如机械制造业、生物化工产业、地产业等,可能虽然你也很辛苦,但是收益就远没有朝阳行业的人多。

同是程序员,在传统行业、外企做程序员,就比在互联网的待遇低很多(当然,工作也轻松一些)。再比如地产行业,在2008年左右是非常热门上升趋势的,那个时候入场的人很可能积累了不少资本,万达万科如日中天,随手就是一个亿的小目标。但现在再入场的话,就很尴尬了,连公司本身可能都在挣扎,必然会影响到员工的上升。不要去和时代的力量相逆行相违背,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我曾经拿了三个很好的offer,分别是地产、快消、互联网的三家顶尖公司。在征询大家意见的时候,“行业”是最多被提及到的判断标准。“地产”行业目前来看,已经过了黄金时期,不推荐。而且在地产领域,市场营销也不是很核心的岗位,毕竟买房是大金额的投入,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做决策的时间也很长,很少人因为看了某个营销推广或某个视频,就立刻决定买房的。反观快销品、美妆类的,就形成了鲜明对比,市场营销是很容易影响大家的决策的,所以也会更核心一些。

针对快消和互联网两个行业,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客观来说,这两个行业各有利弊:
快消优势:1,mkt在快消领域是核心岗位,代表公司宝洁被称为业界的黄埔军校,如果想在mkt领域成为资深专家,最好是有在快消打下的坚实基础。2,拥有快消经验转互联网,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快消劣势:1,快消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期,现在在平缓期甚至在缓慢减速期。2,玩法虽然比较经典,但也可能比较传统,没有互联网那么超前。3,除了少数的顶尖公司,大部分的待遇可能赶不上互联网的增速。4,层级森严,晋升速度较慢。

互联网优势:1,最新兴的行业,发展快速。2,除了部分顶尖快消公司,大部分外企、民企快消的薪资待遇不如互联网。3,引领行业,拥有最前沿的玩法。4,层级扁平,优秀的人遇到好的项目,可能更容易大放异彩。
互联网劣势:1,mkt在互联网中不一定是核心岗位,可能次于技术、产品、运营等,根据不同公司定位有所不同。2,从快消转行到互联网比较容易受到认可,但没有快消经历的mkt人,从互联网不一定能转回快消行业。

当然,在面试不同行业进行回答的时候,就可以重点突出该行业的优势,先把offer拿到手再自己权衡做选择。如果是快消行业,可以重点突出它黄埔军校、为mkt打基础的优势;如果是互联网的话,就强调行业前沿、扁平化、快速学习、快速成长等行业优势。


第二个标准,在选择公司时,第一份工作还是尽量选择大平台;“垂直领域的头部公司”次之。

大约在5年前,创业的风声很火,咖啡厅里都在聊百万级别的投资,一块砖头砸下来就是几个CEO、CMO,我也去尝试过的创业公司实习,甚至挂名做过学生创业团队的CMO,总觉得那些常青藤、清北毕业的管理层、扁平化管理、炫酷的健身房和无限量零食特别吸引人。现在也会有许多“30 under 30”的评选,评选出30岁以下的创业精英,这些人年轻有为叱咤风云,每次评选之后都是一阵追捧和羡慕,很容易让人做上年纪轻轻走向人生巅峰的梦。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都如此。后来实践时发现,自己还是学生时的入门级别能力完全不足以去支撑一个在九死一生的环境里创业的角色,而且也没有经历过真实商场中的历练,也没有强有力的人脉,再赶上外界投资、竞争、大厂收购、疫情影响等等不确定因素,能存活下来并且受到聚光灯追捧的,都是“幸存者偏差”。我身边有人入选了“30 under 30”,同样也有各类素质很好,但是已经经历过创业——失败——再创业——再失败的起起伏伏,目前也还没到成功。

1. 大公司能培养好的工作习惯、了解团队合作的工作流程。你能经过合格的锻炼,有更成熟的项目来练手,也更容易在简历中有showcase(比如阿里的双11、京东的618,写在简历里不香吗)。
2. 大公司有更好的背书,从大公司跳小公司是容易的,但反着来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或需要你本身有更明显的优势。
3. 大公司有优秀的同事,他们都是各个行业的翘楚,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些精髓也能积累到不少人脉。对于以后想要换工作,或者工作几年之后想要创业,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库。

当然,秋招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没有几家大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