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控制对其它对象的访问。

使用场景:

保护目标对象

增强目标对象

优点:

代理模式能将代理对象与真实被调用的目标对象分离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系统的耦合度,扩展性好

保护目标对象 增强目标对象

缺点:

代理模式会造成系统设计中类的数目增加

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增加一个代理对象,会造成请求处理速度变慢

增加系统的复杂度

拓展:

静态代理:

通过在代码中显式定义一个业务实现类的代理,在代理类中对同名方法进行包装,用户通过调用代理类包装过的业务方法来调用目标类的业务方法,同时对目标类的方法进行增强

动态代理:

通过接口中的方法名,在动态生成的代理类中调用业务实现类的同名方法(一定要是接口)

CGLib代理:

是通过继承来实现的,生成的动态代理类是业务类的子类,通过重写业务代码进行代理,由于是使用的继承来进行代理,如果这个类是final修饰,那么这个类是无法被继承的,如果一个类不是final的,而里面的方法是final的,那么方法将不能够被重写

Spring拓展:

当Bean有实现接口时, Spring就会用DK的动态代理

当Bean没有实现接口时, Spring使用CGLib

可以强制使用 CGLib(在 spring配置中加入<aop: aspect- autoproxy proxy- target-class="true"/>)

 

 

和其他模式的区别:

代理模式和装饰者模式:目的不同,装饰者模式是为对象加上行为,而代理模式是控制访问,代理模式更加注重通过设置代理人的方式来增强目标对象(一般是通过增强目标对象的某些行为)

代理模式和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主要改变所考虑对象的接口,而代理类是不能够改变所代理类的接口的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NoSuchClass/design_pattern/tree/master/src/structural/proxy

 

In JDK

* java.lang.reflect.Proxy

* R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