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2)序言总是向读者说明其已知的信息,其意义是:序言说明某种“背景”,这种“背景”中发生了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而整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回答该“疑问”
(3)开始引入“背景”时,应先谈与文章主题有关且读者肯定会同意的内容,应当是读者已经认可或者将会认可的内容。如果你发现自己在文章开头没有说明与文章主题有关的背景,就说明你或者选错了主题,或者开始讨论主题的时机不对。
(4)所有引出“背景”的句子都具有一个重要特征,即能够将你“锁定”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为讲故事做好准备。
(5)文章序言中的“冲突”虽然经常指的是某种不利的变化,但并不总是具有“不利的变化”的含义。这里的“冲突”类似于讲故事时推动情节发展的因素,能够促使读者提出“疑问”。
(6)序言的四种形式:(a)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b)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c)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d)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7)关键句要点(或称要点、核心观点、一级结论、一级论点、重要结论),不仅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起的受众的新疑问,还要呈现文章的框架结构。
(8)文章的序言具有以下结构:
背景(S)= 人们相信使用X工具将获得Y。
冲突(C)= 确实在使用X,但是只有其他人获得Y。
疑问(Q)= 为什么其他人获得Y?
回答(A) = 使用A+B+X。
(9)想写出好的序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告诉”读者某些信息;(b)序言必须包含讲故事的3个要素,即“背景”、“冲突”和“答案”;(c)序言的长度取决于读者和主题的需要。
(10)序言的常见模式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或“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等问句)、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该如何做”等问句)、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等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