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协议

互联网中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协议有IP、TCP、HTTP 等。而LAN (局域网)中常用的协议有IPX/SPX等。

  • 协议就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约定”
  • 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语言

  • 当都是一个约定时,即可完成通信

2. 分组交换协议

分组交换是指将大数据分割为一个个叫做包( Packet)的较小单位进行传输
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包,如同我们平常在邮局里见到的邮包。分组交换就是将大数据分装为一个个这样的邮包交给对方。

3. 协议的分层(重点)

  • OSI将必要的功能分为7层
  • 上下层交互的“约定”叫做接口
  • 同一层之间的约定叫做协议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中各个分层的作用


应用层

  •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虚拟终端)等协议。

表示层

  • 将应用处理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或将来自下一层的数据转换为上层能够处理的格式。因此它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
  • 具体来说,就是将设备固有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网络标准传输格式。不同设备对同一比特流解释的结果可能会不同。因此,使它们保持一致是这一层的主要作用。
  • 例如文字的编码处理

会话层

  • 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以及数据的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的管理。
  • 决定通信的方式

传输层

  • 起着可靠传输的作用。只在通信双方节点上进行处理,而无需在路由器上处理。
  • <mark>建立由会话层决定的通信方式</mark>

网络层

  • 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目标地址可以是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而成的某一个地址。因此这一层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
  • <mark>准确的寻找目的地址</mark>

数据链路层

  • 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连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例如与1个以太网相连的2个节点之间的通信。将0、1序列划分为具有意义的数据帧传送给对端(数据帧的生成与接收)。

物理层

  • 负责0、1比特流(0、1序列)与电压的高低、光的闪灭之间的互换。

4. 传输方式的分类

面向有连接型与面向无连接型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TCP/IP)

电路交换

  • 特点:独占一条线路
  • 问题:无法处理并发

分组交换

  • 特点:将数据分组,分别发送在共享线路上
  • 问题:无法保证每一个分组到达的顺序和时间,可能出现丢失

5. 地址

地址唯一性

  • 在一个通信网络中,不允许有两个相同的地址
  • 多播和任播中,唯一性体现在到达一组通信地址是唯一的,例如一年级一班的同学

地址的层次性

  • 只有IP地址具有层次性
  • IP地址由网络号主机号组成

网络的构成要素

  • 中继器的原理是将信号放大
  • 负载均衡是交换机的一种
  • 网关的作用如将PC端的邮件转换成手机端的邮件防火墙

现代网络时态

网络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