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18时左右,江苏无锡发生一起严重的桥梁垮塌事故,牵动了很多人的心。

无锡的一座高架桥,整体侧翻倒塌,现场十分惨烈,对于正在路面正常行驶的司机来说,可以说是天降横祸。


事故鉴定结果第一时间就出炉了,专家组初步认定,这是货车超载导致的。

这个结论,瞬间招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指责:

什么货车这么牛逼,能压垮大桥,居然压不垮轮胎?

无锡这个桥,不是设计问题,就是质量问题,少拿超载大货车做挡箭牌。

但这次无锡的高架桥恶性事故,还真是大货车超载引起的,证据极其确凿,我下面给大家讲一讲为什么。


现在中国的桥梁设计,采用终身负责制。

一个桥梁的设计图,每一页纸都需要签字,负责设计的工程师要签字,负责复核的高级工程师要签字,后面还需要项目负责人的签字。

这只是其中一页纸,在整本设计图的封面,这个设计院里涉及到这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层几乎都得签字。

除了A设计院自己的签字之外,这个设计图,还必须送交外面的B设计院做审查,这个叫咨询,国家规定必须有这个流程。

设计院做咨询,是要收费的,业内叫咨询费或者图审费,不过收了钱,他们也要给出咨询意见,按咨询意见查缺补漏后,他们也必须签字,有了他们的签字,这个设计图才会被放行。

如果将来这个桥出了事,被查明是设计问题,A和B设计院签过字的人,不管在职还是不在职,只要还活着,统统都得进监狱。

没和你开玩笑,设计院的责任很大的。

只是挣点设计费,犯不着把下半辈子都搭上。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现在的设计院做事非常保守,设计图一律按照国家标准的上限做,而且非常喜欢突破安全上限。

如果按国标计算认为这里最多需要16号的钢筋就OK了,那么设计院一般都会用18号的钢筋。混凝土标号同理,行规就是按计算结果,再取高一号。

在设计院,从来没有四舍五入,都是四入五还是入。

为自己的高标准取的理由也很简单,现在施工队质量不好控制,超载现象也太多,我们还是保守一点做事好,毕竟大家都不想出事。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总审批人员也不想出事,所以哪怕用料稍微多一点,造价高一点,这个设计图,也会被放行。

这就导致现在一旦工程出了事,我们都是直接去查施工队有没有偷工减料,极少能从设计院这里抓住把柄。

因为设计院这里,你怎么查,得出的结论都是完全符合受力安全要求。

因为他当初,就是按着比国家安全上限还高一点的标准去设计的,尤其是那些结构简单的普通桥梁,在设计院简直就是流水化工厂式生产,绝对不会有丝毫设计问题产生。

额外增加承重能力和受力性能,在没出事的时候,你去查,可以勉强说设计院浪费民脂民膏,但是真出了事你去查,你能说他增加受力性能有错?

既然设计院很难找到毛病,那是不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弄豆腐渣工程了呢?


未完待续 2019年10月19日20:5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