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着力因素法则:《芝麻街》《蓝狗线索》和教育“病毒”
要想把电视节目的教育意义和广告的价值传播开来,就必须使之产生附着力。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
人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思考如何使信息更易传播,即如何使我们的产品或者观念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但是要把消息传播出去,一个重要的部分在于怎样确保消息不会从听到者的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信息有了附着力就意味着它会对人产生影响,你就不能把它从你的脑海中赶出去,也不能把它从记忆中清除出去。
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的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显著不同的效果。其实,在适当情况下,总是存在一种简单的信息包装方法,使信息变得令人难以抗拒。
环境威力法则
人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更为强烈。在解读别人的行为时,人们总是爱犯一种错误,即高估性格因素,而低估具体情形和环境因素。
我们总是倾向于从人的性情一面而不是从环境的一面寻找答案。
环境里的引爆点是我们可以改变的东西:比如,我们可以修好破碎的玻璃窗,可以洗净墙壁上的脏东西,就可以降低犯罪率。
戈茨案和纽约犯罪潮
整治地铁涂鸦和逃票现象平息了纽约地铁里的犯罪潮,这是因为犯罪人群对环境透露的细微暗示极度敏感。我们的社会总存在这样一些不起眼的信息点,但这些点正是群体效应的引爆点。
150,一个神奇的数字
群体规模的大小也是一个可以产生重大影响的微妙的环境因素。当我们试图使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个产品为别人所接受,我们实际上是在改变他们。我们在感染他们,用我们的气势席卷他们,使他们渐渐放弃敌意,慢慢接受。这个目的可以通过特殊人群,即那些有着非凡人际关系的人的影响力来实现,这就是个别人物法则;这个目的可以通过改变交际的内容、通过使传递的信息浅显易记,从而牢牢地扎根于人们的头脑,直至最后变成行动,这就叫做附着力因素法则。
要发起大规模流行潮,首先要发起许多小规模流行潮。无论是畅销书的朗诵会,还是企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发起小规模流行的团队最有效的人数不能超过1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