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Myoung。


选择公司是一门学问。不管是应届生还是社招,在选择公司的时候,都有很多考虑的因素。比如平台、项目、团队、薪资等,但在不同时期权重不同。

1

对于应届生,在上篇文章里(浅谈在校生转行码农的经验)也提到,平台的重要程度是比较大的。对于刚毕业的同学,需要的是成长。好的平台,比如一些大公司,能给刚毕业的同学提供非常多的优势:
  • 非常健全的应届生培养机制。

  • 优秀的导师带队和优秀的同伴。

  • 足够的成长空间,项目和平台的天花板够高。

  • 强有力的薪资和生活保障。
其实除了上面几点之外,可能各个方面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对项目的思考深度,这些都将影响到以后的成长和工作。
对无法提供这些优势的小公司来说,公司需要的是能够做事的人,可能并不会关注对人才的培养。因为小公司没有这样的环境和能力,一旦项目发展不够快或者不能有效盈利,小公司随时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和很多同学聊,不少在小公司工作的人,多数做的事比较杂。公司为了降低成本,一个人、一个岗位可能需要做多方面的事,总觉得每天很忙,但又总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成长。笔者有同学在创业公司,除了做前端,还要做后端,很多时候还需要做下运维的事。当然,对于具有强大总结和思考能力的人,这种「野蛮」式的工作节奏是一种很大的磨练,可能会带来非常快速的成长,这个一般还要建立在公司和团队发展不错的基础上。从数据来看,这种仍然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除非你非常了解公司,认同公司做的事,看好公司和团队未来的发展,也了解自己在公司未来的工作和定位,否则还是建议应届生无脑选择大公司。想当年,百度作为技术人的天堂,确实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和培养机制,也确实走出了非常多优秀的人才。

2

社招换工作要考虑的事情就比较多了。是仍然看中平台,还是追求更高的薪资福利,或者说去创业公司搏一搏,这个真不好说,每个人面临的情况、手里能拿到的资源、公司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
笔者尝试从几个方面去思考和总结下,仅供参考。

1)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很困难的,也需要勇气的。人都是被很多欲望包裹着的,且程度不一样。剥开层层欲望的外衣,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
很多时候,总觉得想要 A,但忽略了为了获得 A 而没考虑到的 B 和 C,后来发现原来承受不了 B 和 C;还有一种情况,得到了 A,但发觉也不过如此,其实想要的不是 A。排除干扰,听从内心。

2)权重排名,为了获得想要的,能否忍受不满的地方

这个其实很容易被忽视,想要工资高,但不曾想加班时间变长了;想要很多潜在的期权,但也没考虑到公司可能破产期权变废纸……
在权重排序中,需要把因为选择而带来的负面成本作为「负权重」计算在内,综合考虑。

3)公司和自身的契合度如何

正常来说,每份工作短则几个月、一年,长则几年甚至十几年,传统行业几十年这样的也有。这意味你可能会在一个公司待一段时间,而且这段时间的其中大部分都在公司。如果你不喜欢这家公司,或者在里面呆的不开心,想象一下,你未来的时间会怎样度过。对公司来说,招了一个不能全心工作的人;对个人来说,浪费了自身宝贵的时间和职业成长。如果和公司契合度较高,大概率工作也会很顺利,在公司呆的时间也会较长,自然也会有自身的积累。这是一个多赢的选择。怎么判断契合度?一个比较容易的方式就是,是否认同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否能够融入团队。认同公司做的事情,工作才会更投入;很好的融入团队,工作才会开心,才能有更好的成长和贡献。

3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就是「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因为选择而舍弃的其他选择中的最高价值。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选择无关的成本。选择时考虑机会成本,可以通过权重计算控制到机会成本最小;同时要排除造成当前状态的以往因素,此时需要考虑的是未来的收益而非当前的沉没成本。在没有规划的时候,其实可能很多人并不会考虑太多,笔者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在获得结果之前,总觉得这个很重要;有了结果之后,发觉又无所谓。缺少明确的职业规划,也缺少对自己的明确认知。经历过之后,可能更容易有心得体会吧。以上的想法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参考。职场很严肃,工作会影响生活、状态、及未来规划。祝大家都有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