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是什么?
索引是帮助MySQL高效获取数据的数据结构。
索引能干什么?
提高数据查询的效率。
索引的分类
1.从存储结构上来划分:BTree索引(B-Tree或B+Tree索引),Hash索引,full-index全文索引,R-Tree索引。描述的是索引存储时保存的形式。
2.从应用层次来分:普通索引,唯一索引,复合索引。
3.根据数据的物理顺序与键值的逻辑(索引)顺序关系:聚集索引,非聚集索引。
- 普通索引:即一个索引只包含单个列,一个表可以有多个单列索引
- 唯一索引:索引列的值必须唯一,但允许有空值
- 复合索引:即一个索引包含多个列
- 聚簇索引(聚集索引):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索引类型,而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具体细节取决于不同的实现,InnoDB的聚簇索引其实就是在同一个结构中保存了B-Tree索引(技术上来说是B+Tree)和数据行。
- 非聚簇索引:不是聚簇索引,就是非聚簇索引。
索引的底层实现:
Hash索引
基于哈希表实现,只有精确匹配索引所有列的查询才有效,对于每一行数据,存储引擎都会对所有的索引列计算一个哈希码(hash code),并且Hash索引将所有的哈希码存储在索引中,同时在索引表中保存指向每个数据行的指针。
B-Tree能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因为存储引擎不再需要进行全表扫描来获取数据,数据分布在各个节点之中。
是B-Tree的改进版本,同时也是数据库索引索引所采用的存储结构。数据都在叶子节点上,并且增加了顺序访问指针,每个叶子节点都指向相邻的叶子节点的地址。相比B-Tree来说,进行范围查找时只需要查找两个节点,进行遍历即可。而B-Tree需要获取所有节点,相比之下B+Tree效率更高。
案例:假设有一张学生表,id为主键
在MyISAM引擎中的实现(二级索引也是这样实现的)
在InnoDB中的实现
三、问题
问:为什么索引结构默认使用B-Tree,而不是hash,二叉树,红黑树?
hash:虽然可以快速定位,但是没有顺序,IO复杂度高。
二叉树:树的高度不均匀,不能自平衡,查找效率跟数据有关(树的高度),并且IO代价高。
红黑树:树的高度随着数据量增加而增加,IO代价高。
问:为什么官方建议使用自增长主键作为索引。
结合B+Tree的特点,自增主键是连续的,在插入过程中尽量减少页分裂,即使要进行页分裂,也只会分裂很少一部分。并且能减少数据的移动,每次插入都是插入到最后。总之就是减少分裂和移动的频率。
B树
- 每个节点最多有m-1个关键字(可以存有键值对)
- 根节点最少可以只有1个关键字
- 非根节点至少有m/2个关键字
- 每个节点中的关键字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个关键字的左子树中所有的关键字都小于它,而右子树中的所有关键字都大于它
- 所有叶子节点都位于同一层,或者说根节点到每个叶子节点的长度都相同
- 每个节点都存有索引和数据,也就是对应的key和value
B树的插入
-
插入18,70,50,40
-
插入22
B树的删除
B+树
B+树其实和B树是非常相似的,我们首先看看相同点。
-
根节点至少一个元素
-
非根节点元素范围:m/2 <= k <= m-1
不同点。
-
B+树有两种类型的节点:内部结点(也称索引结点)和叶子结点。内部节点就是非叶子节点,内部节点不存储数据,只存储索引,数据都存储在叶子节点。
-
内部结点中的key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对于内部结点中的一个key,左树中的所有key都小于它,右子树中的key都大于等于它。叶子结点中的记录也按照key的大小排列。
-
每个叶子结点都存有相邻叶子结点的指针,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顺序链接。
-
父节点存有右孩子的第一个元素的索引。
插入操作
删除操作
对于删除操作是比B树简单一些的,因为叶子节点有指针的存在,向兄弟节点借元素时,不需要通过父节点了,而是可以直接通过兄弟节移动即可(前提是兄弟节点的元素大于m/2),然后更新父节点的索引;如果兄弟节点的元素不大于m/2(兄弟节点也没有多余的元素),则将当前节点和兄弟节点合并,并且删除父节点中的keyB树和B+树的总结:
B+树相对于B树有一些自己的优势,可以归结为下面几点。
-
单一节点存储的元素更多,使得查询的IO次数更少,所以也就使得它更适合做为数据库MySQL的底层数据结构了。
-
所有的查询都要查找到叶子节点,查询性能是稳定的,而B树,每个节点都可以查找到数据,所以不稳定。
-
所有的叶子节点形成了一个有序链表,更加便于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