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合伙人、导师查理芒格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一生都在学习,崇尚用多个学科的知识理解世界,这就是著名的多元思维模型,他称只有一种思考方式的人为“如果你手里有一把锤子,所有东西看上去都像钉子”。


可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算读完了大学本科,对世界的理解依然是混沌的,连锤子都没有,今天介绍的这本书,教的正是简单的、人人都能理解的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关于本书和作者


《万万没想到》提倡“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这本书总体上来说是丰富我们认知的一本有趣读物,以科学的视角解读生活。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实验成果颠覆了生活中常有的错误“常识”,同时介绍了认知方法论,自控、刻意练习这些正被国内越来越多人熟知的概念,另外也有诸如如何反驳霍金,怎样用统计实验检验灵魂转世假说这样有趣的内容,哪怕是作为单纯的睡前读物也是相当有趣。


这样一本引用了科学研究的书确实更像是欧美教授的写作风格,但本书却是一个中国人写的。本书作者是万维钢,网名同人于野,前物理学教授、科学作家,写了一个10多年的博客——学而时嘻之,大概就是物理学版的和菜头吧,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在得到上连续4年开设专栏的作者。这本书就是他的博客上的文章精选而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篇篇的读下去很是过瘾,但也正因为如此,才让很多人觉得整本书看起来没有一个递进的脉络。


所以今天给大家分享这本书并稍微梳理一下整书脉络,希望对你有启发。



什么是理工科思维


这本书的三个主题分别是:人性、成功、科学。分别对应三个大的人生问题:

  • 发现常识是错的怎么办?

  • 成功学看多了感到迷茫怎么办?

  • 不做科学家的普通人遇到没有答案的问题怎么办?


先来看看本书的第一个重点内容:


放弃文人思维,反常识思考。


首先,什么是文人思维?文人思维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原始思维,倾向于用感性的思维去理解世界、解释问题,而理工科思维则可以通过评估、量化进行反常识思考,从而得出理性的结论。


文人思维有以下的特点:

1. 依赖直觉

2. 掺杂观点

3. 关注细节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训练自己的理工科思维呢?《万万没想到》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办法:取舍思维。取舍思维英文称为“trade off”,意思就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那么我愿意牺牲(off)这个,来换取(trade)那个。这里面包含两个因素,一是评估,二是量化。

先来看评估。要进行取舍思维,首先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利弊。凡事有利必有弊,而利弊都不是无限大的。文人思维喜欢关注在某个点上。比如在超市买东西,遇到促销的商品,使用文人思维的人就会关注到“便宜”这个点,从而产生购买冲动。特别对于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也要千方百计买回来。而理工科思维则不同,会通过利弊进行分析,综合考量,然后再做决定。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每天只要3元钱,抽油烟机抱回家”之类的广告,诱导消费者购买。这种战略被称为 PAD 战略,英文是 pennies-a-day,翻译过来就是每天一便士。这种战略能够降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诱导消费者对价格作出不合理的评价和判断。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就是典型的文人思维在作怪,当我们把价格按日进行比较的时候,就会产生价格便宜的印象,但是如果使用理工科思维进行全面评估,便能够认清事实,避免上当。

再来看量化。决策之前,对目标或任务进行评估,通过量化输入和预计输出,得出量化的分析结果,从而作出理性的决定。这是理性的思考方法,也是科学的决策方法。我们来举个众所周知的例子:田忌赛马。那时候的赛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次,而田忌的赛马与齐王相比,每个等次都比齐王同等级的马略逊一筹。以往,田忌总是用同等级的马对阵齐王,结果每次都以大败收场。这时,孙膑出现了。他首先对形势进行了评估,通过考虑双方调整赛马的对阵次序,对结果进行量化思考。双方各有3个等次的赛马,按照排列组合计算,每方都有6种出场顺序。双方合在一起,就有36种出场顺序。而在这36种排序中,田忌有6种组合方式可以获胜。最终,孙膑采取了其中的一种,第一局田忌以牺牲三等劣马的办法,使齐王的一等良马没有发挥出它的最大效能;第二局和第三局,则分别以高等马对阵齐王的下等马,最终取得了整体的胜利,使得自己的局部优势变成了整体优势。这是理性决策的方法,也是量化思考的力量体现。

这就是今天的第一个内容:放弃文人思维,反常识思考。对于文人思维通过依赖直觉、掺杂观点、喜欢细节得出“常识”,我们要通过理性的评估和量化进行分析,然后做出科学的取舍决策。


学习刻意练习


接下来说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成功学看多了感到迷茫怎么办?


《万万没想到》提供了成为顶尖高手的两个方法:避免无效努力,自控并刻意练习


不同研究者和作者对“刻意练习”的具体内容有各种解读。这里我把我所了解的内容综合起来,去除一些不重要的,总结成以下四点:


1.只在“学习区”练习;

心理学把人的知识和技能根据掌握的程度分成三个同心圆环区域:里面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已经形成潜意识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最外一层是“恐慌区”,使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比如让一个农民可能非常熟悉作物的生长规律,但如果让他把毕生积蓄放入他不了解的股市中他就会感到焦虑不安。


二者中间的夹心层,则是“学习区”。


比如说,我们看一本书,如果这本书所说的内容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完全符合我们已有的观念,这本书就在我们的舒适区内,但如果这本书说的内容与我们原有的观念不符,但是我们思考之后仍然能够理解接受,那么这本书就在我们的学习区内。如果这本书我们根本就理解不了,那么就是在恐慌区。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第二个规则和我们大脑的记忆特性有关。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在我们的学习区内进行,且必须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必须进行大量重复训练

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有实践。毛主席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为什么共和国很多将军文化程度不高却总能打胜仗?靠的就是在实践中学习,没有学过军校的军事理论,就自己从实际地形出发,针对性地发明了很多列入世界战争史的战术。反而比纸上谈兵更强,纸上谈兵模拟的是理想环境,跟现实的战场出入太大。


训练要大量重复进行,重复训练的重要性在篮球场上尤其凸显。雷阿伦是NBA历史上的三分球射手王,他拿“急停跳投”的方式投“颠投”,需要极好的小腿爆发力。即便有强大的天赋,在日常训练中他依然会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出手姿势,稍微有一点偏差都要重新投,保证每一次出手姿势的一致。



日常刻意练习,才能在比赛中不加思考自己的姿势是否准确。正是这样的严苛训练,才帮助他在2013年的总决赛中投入这个历史上最伟大的三分,吹响了热火反攻的号角。



雷阿伦的同门师弟保罗·乔治的训练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雷阿伦的教练里弗斯说

如今的乔治为了适应球队,他每天会比队友多投200-300个三分球!就像当年的雷阿伦,他明明已经是NBA最好的射手,但依然练得比别人多!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反馈是区分进行一万次训练和把一个训练做了一万遍的关键。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说,光有反馈还不行,反馈要有即时性,要让实践者立即得到反馈的意见。而这个反馈的越专业,越有针对性,下一次训练效果就越好。这就是为什么网球的训练看似都是一样的,但好的教练依然能帮助李娜有很大的提升。


写作本身的训练方法也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光自己每天写1000字不够,还要发出来,让读者看,得到反馈才能越写越好。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多任务是我自己也一直存在的一个误区,Chrome浏览器上往往同时开着密密麻麻的几十个标签页,一些是还没来得及看的文章,一些是YouTube视频,还有一些是正在读的书。视频加载的时候看几眼书,看累了就切换到短一些的文章,时不时还要打开印象笔记记录笔记,打开微信看看有没有人找。


但这样是浪费时间,真的。


我们大脑处理任务切换,就像CPU切换进程一样,需要大量的时间,切换完成之后还需要好一会儿才能进入状态。大多数时候是还没有进入状态又被一个提醒带走了注意力。


更有效的学习一定是专注高效的。现在想要通过工具帮助自己关注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了,Forest APP和番茄时钟都是很不错的工具。


最近我自己也开始慢慢放下焦虑,给自己一些时间,接受自己看书比较慢这个事实,关掉消息提醒,享受阅读的过程。慢慢来,才比较快。


刻意练习也一定是刻意”的,在舒适区里是生活,在学习区里才是练习。



Know your game, hack the game.


科学家一般是怎么破解世界上的困难问题?


破解世界大概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从已知推未知,只要掌握基本原理,似乎在理论上你就应该能推导出所有现象,只动脑而不动手


那作为普通人是不是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了呢?但作为物理学家的作者恰恰告诉我们,对于普通人来说,从已知推断未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现有的科学原理远未完备只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复杂现象涉及的数学计算和各种相关因素多到根本不可能用理论推导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动手”才是更直截了当的办法。当动脑的人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时候,动手的人很可能正蹲在地上满头大汗地摆弄。而且他们完全不怕把手弄脏。


中国古代向来对动脑的人敬重有加,而动手的方法理解世界则是近几百来近代实验科学兴起才有的习惯。中国的世俗习惯里甚至直到近几十年才把实干从商当成成功的标准,所以不只是我们,几百年来我们都是被惯坏了,动脑可比动手省事省体力多了。


知易行难,对读书人尤其如此。所以对读书人来说,走出学校后最大考验就是我们要在学习区动脑,用刻意练习动手,真正的掌握和运用知识。


破解我们自己的难题,重要的是know your game ,了解你身处的环境的游戏规则。


          

拿我们最熟悉的高考作为例子,高考是我们人生中面对的最单一线性的系统了,整个系统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化总分数,练习的方式就是频繁的分科练习及模拟考,得到一个预估分数作为反馈,通过反馈有优化我们的习得模型,继续启动下一个练习的循环。


这就是所有中国学生都在经历的game,了解了系统的运作之后,我们就可以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看看如何hack the game,北大的一个同学告诉我,

在高中复习的阶段,最重要的技巧就是两条,一是建立错题集,二是专注练习把错题转化成简单题,扩大自己知识的边界,最终使之匹配甚至覆盖考试范围 

这就是找到系统的边界,和边界做游戏。应对所有的考试,也包括驾照考试,都有一套明确的规则和边界,熟悉规则,探索边界,选择主动出击,快速试错验证自己对系统的了解程度,长期积累找出规律就有了各种趁手的武器和工具。


好比是一个足球教练,赛前要观看大量对手的比赛录像并排兵布阵,赛中要呼唤队员准确执行战术,还要根据场上局势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进行人员调整。绝不是《西虹市首富》里那样所有球员站在门前被球踢,就能以拼搏精神赢得球迷喝彩。


这本书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理工科思维既不是理科生独有的,也不是所有理科生都能掌握的。不需要你拥有扎实的数学物理知识,这其实是一种独立思考能力,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一些令人困扰的现象或难题的时候用更有智慧的思考系统代替自己的直觉系统。


独立的思考能力要求我们辨别感受、观点和事实。不被带节奏


怎样提高这种思考能力呢?


首先是提高信息摄取的质量,多元化的吸收高质量的信息,逐步提高我们的阅读、观影、音乐审美,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力,逐步做到自己消化一手信息,这其实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里面一直很欠缺的research能力,我们看的教材,都是经过数轮筛选和咀嚼喂到我们嘴边的。


其次,理解概率,并把概率的思维用作生活的常识,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再也不会轻易大惊小怪了。

对于生活中看起来奇怪的事情,要么是随机的,要么无意义,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而对我们很重要的事情,则要考虑概率环境对我们做决定的影响。


什么是概率环境呢?


打个比方,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赌博游戏,一个人一直抛一枚硬币,已经连续出了10次正面了,赌注是100块,如果你猜中了下一次的正反可以赢200。你玩不玩?


如果要玩的话,首先要看硬币有没有做手脚,这就是概率环境,如果你处在一个对你完全不利的概率环境里,这个游戏就没有赢的机会。


硬币没问题的话,算一下数学期望。


那如果游戏是公平的,数学期望也是正的,是否保证下一把一定赢呢?赌徒谬误就是这么来的, 重复抛一个公平硬币,而连续多次抛出正面朝上,赌徒可能错误地认为,下一次抛出反面的机会会较大。 但每一次公平地抛出硬币都是独立事件,发生的几率并不会随着连续抛出正面的次数而上升


理解了概率环境,给我这样的启发:


选择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概率环境,想做成一件事,就去更大概率可以做成这件事的地方。


比如你想共享互联网的红利,在自身实力相同的情况下,去杭州深圳肯定比毕业后留在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多。


寻找适合自己兴趣、更大概率成事的环境,把自己的能力发扬光大 — 这难道不就是进化论告诉我们的人生意义吗?



我是小结


用理科生思维反常识思考、用刻意练习提升能力、know your game然后hack it。我们至少有了一把还算趁手的锤子,已经足以把未知的世界敲开一道缝了。


附一些个人认为质量较高的信息渠道:

  • TED(演讲)

  • https://tophub.today/ ( V友@ieliwb开发,了解中文世界都在关注什么,有助于打破信息茧房)一个相似的网站是知微事见(https://ef.zhiweidata.com/

  • 得到APP

  • 喜马拉雅“得意忘形”博客(感谢@xxe的推荐,私心认为这个博客比喜马拉雅99%的内容质量更高)

  • Youtube 的3Blue1Brown

  • bilibili 纪录片频道


以上是平时没有目的的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如果想要针对性地获取知识,以下渠道可能会有所帮助:


如何入门课程?


  • 微信读书APP搜索对应领域关键词

  • Coursera(世界院校课程)

  • edx 或 lagunita

  • 得到(非专业的通识类课程)


如何了解一个行业?咨询公司几百万美元的报告就是很好的渠道

  • Home - McKinsey Greater China麦肯锡

  • BCG - 波士顿咨询公司波士顿

  • 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

  • Accenture - China埃森哲

如果英文报告门槛太高,可以看看中文报告建立初步认知:

  • 199it.com

  • talkingdata

  • 艾瑞咨询


如何了解一个国家经济?

  • Data | The World Bank 世界银行数据库。

  •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官网

  • United Nations联合国官网

  • IMF Dat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网


而过更具体一点?了解一家公司——那么你可以用到下边这些(知乎@Qingxun):

  •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 zhixing.court.gov.cn/se 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

  • wenshu.court.gov.cn/ 中国裁判文书网

  • 中国商标网 网上查询 商标查询

此外还有天眼查、企查查,虽然是二手数据,但是更方便


而非上市公司,信息是半公开的,以上的平台都很难找到相应的信息。很多股权众筹平台,都可以看到创业项目的一些信息,36氪股权投资。

类似的平台还有很多,比如:

  • 天使汇_让靠谱的项目找到靠谱的钱

  • 融资 | 猎云投融资平台

  • 天天投-专业高效的免费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 牛投网-国内首个社群股权投融资平台


总的来说,信息渠道的拓展是个always beta的过程,以上的渠道有很多我自己也正在实践中,如果以后有了更新,再跟大家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