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节我们继续分析宝洁八大问的后面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是不按照顺序递减的,这几道题也都是很容易被问到的题。一般来说,你要准备2-3个案例,先回答最有把握的。
4 举例说明,你是怎样用事实促使他人与你达成一致意见的
在其他公司,好像比较少见到这样的问题,这是什么意思?在学生时代,可能大多数人更习惯于“服从”,老师下达的指令,团队组长安排的任务,考试要准备的内容,给我计划好,我就负责完成。这个没有对错,但是,越早能完成“从学生到社畜”的思维转化,可能就越能更好地适应职场。
在真实工作中,会出现很有多意见不一的情况。当你们没有上下级关系,只是平行的不同部门,或者是不同的公司合作。每个公司和部门的人都有自己的目标KPI,当你站在自己的利益点,提出一个想法,B表示,我不同意,我认为应该怎么怎么调整。你不妥协,两个人就卡在这里,合作就无法继续。
所以,你逐渐会发现,这个时候做“佛系青年”不行,‘暴躁青年“也不行,必须得和平争取合作成功。第一次,可能你无法下手,只能找你的老板求助。让你惊讶的是,你老板出马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对方就欣然接受,立刻接受了你们的方案,握手签了合作,你们的项目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所以,职场中能说“服别人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而且不是那么容易的。
那么,当别人的意见与你不一致,出现了分歧,你需要思考的是以下几个点:
关于你:
- 你提出的是什么观点?
- 你们俩观点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你最想达成的目的是什么?
- 按照你的观点,最终能实现什么样比较好的结果?
- 你有什么可以妥协的点?你最多妥协到什么程度?
- 你有什么能让对方妥协的其他优势?
-
对方提出的是什么观点?
-
为什么对方会反对你的观点?
- 对方不愿妥协的最主要原因是?
- 按照对方的观点,能实现什么比较好的效果?
- 对方最想要的是什么?
- 对方最担忧的是什么?
- 有什么方式能实现两全其美吗?
- 是否能说服对方,保证对方担忧的事不会发生?
- 是否能换个角度分析,能帮对方达成TA想要的KPI?
- 有没有方法,双方各退一步?
有人问我,在我自己的案例中,一切都很顺利,没有发生过分歧怎么办呢?只能说,没有,创造机会也要有……
一般来说,在举办一个符合宝洁八大问标准的活动过程中,一定是经历过一系列的反复策划、打磨、合作、执行落地的,这个过程中理应存在各种的讨论、摩擦。如果完全没有,那么可能是因为其他人已经做完了这一步,到你这里只是单纯地执行。但是对你来说,这次经历只是执行、缺少了思考,这个案例的含金量就会降低,宝洁的面试中也不太会倾向于这样的人。
所以,你可以仔细回想当时的场景,哪怕是很小的问题,也可以摘出来放大,详细描述你当时的思考;或者和当时的leader重新聊聊,问问他从他的视角来看,当时是不是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分歧,给自己找一些灵感。下面我提供2个案例的思考逻辑。
案例1思考逻辑:
还是以上一期里的典型案例——开学季在学校销售10w的case为例,有可能出现的情分歧是:你的合伙人/下属/同伴认为应该把预算和人力更多投入到线下,而你认为应该走线上。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你需要解释清楚:
- 为什么你认为重点应该是线上,你的论据是什么?
- 你的同伴论据又是什么?
- 你如何判断你的观点是正确而他的是错误的?
- 你如何说服对方,是举例说明其他人的成功经验,还是先进行小规模调研或实验?
- 还是你们各退一步协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预算?
案例2思考逻辑:
这次我们以另一个案例为例。在学校社团,你们希望组织一次市级的辩论大赛,邀请全市几所优秀高校一起参与,同时也想邀请辩论界的名人来作为评委,增加比赛的含金量。
假设,你们产生了这样的分歧:你们原本已经策划了一个预定的比赛时间段,从初赛到复赛到决赛,大概一个月。但当你们开始邀请嘉宾的时候,发现某位辩论大咖的时间档期恰好冲突了,如果你们想要和他合作,就必须把既定的时间提前半个月。
那么分歧来了:你主张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比赛,你团队的同学主张将比赛提前半个月。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那么按照刚才的逻辑,你需要思考这些问题:
- 你为什么希望比赛能如期举行?他为什么希望能能邀请大咖?也许你是希望比赛如期进行,不要产生额外的人力物力投入,但他更希望比赛有传播爆点。
- 你们俩观点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可能你们最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你站在成功举办的角度,他站在比赛效果、传播效果的角度考虑。
- 如果能如期举行,比不能如期举行的结果,好在哪里?也许能省下一些已经投入的人力物力,有更全面的保障。
- 你有什么可以妥协的点,最多妥协到哪一步?也许你最多可以延期3天,或者大咖如果不能全程参加,你可以接受他参加半程。
- 你有什么能让对方妥协的优势吗?比如能请到其他的大咖?也许你有尝试过去邀请其他的大咖,以达到同样的传播效果。
- 对方为什么坚持想要邀请那位大咖?也许是因为他个人非常崇拜那位大咖,也许是因为那位大咖能给比赛带来意想不到的提升效果。
- 如果能请到大咖的话,能达到怎么样比较好的效果?可能愿意参与的学校、牛人更多,影响力更大,甚至会带来媒体的关注。
- 如果不能请到大咖的话,会出现什么让人担忧的效果?可能愿意参与的人变少,影响力不如预期。
- 有什么能实现两全其美的方法吗?有什么方法能在不延期的情况下,也实现对方想要的目的?也许可以协调大咖尽可能出现半程,或者邀请另外一位同等级的大咖,保障活动影响力。
案例2参考答案:
1)介绍背景:
在学校社团,你们希望组织一次市级的辩论大赛,邀请全市几所优秀高校一起参与,同时也想邀请辩论界的名人来作为评委,增加比赛的含金量。我们原本已经策划了一个预定的比赛时间段,从初赛到复赛到决赛,大概一个月。但当开始邀请嘉宾的时候,发现某位辩论大咖的时间档期恰好冲突了,如果想要和他合作,就必须把既定的时间提前半个月。
我主张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比赛,而我团队的同学主张将比赛提前半个月开始。
2)介绍两人的根本矛盾点:
我认为要按照原计划保障比赛开始更重要。首先,因为已经给学校上报过计划,也通知了市内各个高校,学生、场地、宣传工作等等也开始准备,如果此时因为一个人的原因而改变整体的计划,会带来很多重复的工作,增加原有成本,可能出现不确定的风险。第二,提前半个月,所有准备的时间都缩紧了,这也可能造成筹备紧张、手忙脚乱的问题。
他认为能邀请到大咖更重要,第一是因为这位大咖在圈子内的地位很重要,他的加入,能吸引更多高校和优秀学生的参与。第二,这位大咖也能给比赛带来更大的曝光量和更高的关注度,相比过去几年比赛的不温不火,也是有更多创新点。如果能争取到大咖加入的话,对于整个比赛也将会是一个全新的突破口。
3)是不是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有没有既保障比赛按照之前的时间举行,同时又能邀请到大咖参加呢?请他参加其中的部分比赛,这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必须进入到决赛的选手,才有机会现场见到大咖点评。
或者,你们通过其他渠道联系到了其他的大咖,这样既能保障效果,也能保障时间。
4)最后,你如何说服对方?
首先,你向对方说明,目前已经进展了50%,如果原计划推进,能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基本盘不出问题。如果按照对方的想法,不仅已经投入的成本需要二次投入,而且如果要提前半个月,时间会非常紧张,可能造成场地无法协调、参赛人员无法到齐的情况,反而效果打折扣。
第二,主动提出一些新的方法,看是否既能达到对方目的、又能保障你的目的。比如邀请大咖参加半程比赛,或者邀请其他的大咖,能实现同样的效果,打消朋友的疑虑,以保障比赛的顺利进行。
5 举例证明你可以和他人合作,共同实现一个重要目标
这个问题考察的是“团队合作”,和领导力那一个问题不同,因为leader领导的人是同一个团队,大家可能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但这里的“与他人合作”,“他人”可能是其他团队的,你们的根本利益不一甚至有冲突,那你如何能进行团队合作就很重要了。
• 为什么这个目标是重要目标?
• 是你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对方的重要目标吗?
• 如何让这个目标成为你们共同的目标,让他们心甘情愿与你合作?
• 如何抓住对方感兴趣的点,通过什么方式拉动合作?资源置换?提供对方想要的东西?
案例1思考逻辑:
再以在学校创业实现10w营业额的case为例,10w销售是你们的重要目标,但是除了领导你的团队,你们可能还要动员其他人的能力,比如学校里的某些社团的资源,比如希望某些部门的老师支持你们,比如甚至隔壁高校的支持,等等。那么,这个项目是你的kpi,不是他们的,
- 你如何让社团、老师、隔壁学校也愿意一起支持你?
- 如何说服他们一起完成这10w的销售?
- 如果打动不了他们,那他们想要什么,你是否可以满足?
- 你能为对方提供什么,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和你合作?
案例2思考逻辑:
以校园社团举办辩论赛为例,举办全市比赛是你的目的,这个时候你需要其他高校的辩论社团负责人来与你合作,一起实现这个目标。那么:
- 既然比赛不是他们主办,为什么他们要配合你们来做这件事?
- 做这件事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是不是能获得好的排名、收入、或学校的奖励?
- 如果他们不愿意,是为什么不愿意?人力、钱、
- 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有吸引力的选项,从而打动他们?
案例2参考答案:
1)介绍背景:我曾经在大学时期组织举办市辩论赛,这需要拉动全市10+家高校一起参与报名,进行初赛、复赛、决赛,最终排名。当时,我们就遇到了,有的学校不愿意参加。
2)分析原因:经过深度沟通,我发现了以下三个原因: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