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enium实现自动化过程

图片说明
1.自动化测试代码:自动化测试代码发送请求给浏览器的驱动(比如火狐驱动、谷歌驱动)

2.浏览器驱动:它来解析这些自动化测试的代码,解析后把它们发送给浏览器

3.浏览器:执行浏览器驱动发来的指令,并最终完成工程师想要的操作。

测试代码中包含了各种期望的对浏览器界面的操作,例如点击。测试代码通过给Webdriver发送指令,让Webdriver知道想要做的操作,而Webdriver根据这些操作在浏览器界面上进行控制,由此测试代码达到了在浏览器界面上操作的目的。

Selenium实现自动化的底层原理:

WebDriver与之前Selenium 1的JS注入实现不同,直接利用了浏览器native support来操作浏览器。所以对于不同平台,不同的浏览器,必须依赖一个特定的浏览器的native component来实现把WebDriver API的调用转化为浏览器的native invoke。

在我们new一个WebDriver的过程中,Selenium首先会确认浏览器的native component是否存在可用而且版本匹配。接着就在目标浏览器里启动一整套Web Service,这套Web Service使用了Selenium自己设计定义的协议,名字叫做The WebDriver Wire Protocol。这套协议非常之强大,几乎可以操作浏览器做任何事情,包括打开、关闭、最大化、最小化、元素定位、元素点击、上传文件等等等等。

WebDriver Wire协议是通用的,浏览器通过实现webdriver wire协议的统一接口来支持webdriver,目前已经有ie, chrome, firefox, opera等主流浏览器支持webdriver接口操作。不管是FirefoxDriver还是ChromeDriver,启动之后都会在某一个端口启动基于这套协议的Web Service。接下来,我们调用WebDriver的任何API,都需要借助一个ComandExecutor发送一个命令,实际上是一个HTTP request给46浏览器端口上的Web Service。在我们的HTTP request的body中,会以WebDriver Wire协议规定的JSON格式的字符串来告诉Selenium我们希望浏览器接下来做什么事情。

Selenium脚本执行时后端实现的流程:

1.对于每一条Selenium脚本,一个http请求会被创建并且发送给浏览器的驱动
2.浏览器驱动中包含了一个HTTP Server,用来接收这些http请求
3.HTTP Server接收到请求后根据请求来具体操控对应的浏览器
4.浏览器执行具体的测试步骤
5.浏览器将步骤执行结果返回给HTTP Server
6.HTTP Server又将结果返回给Selenium的脚本,如果是错误的http代码我们就会在控制台看到对应的报错信息。

WebDriver基于的协议:JSON Wire protocol

JSON Wire protocol是在http协议基础上,对http请求及响应的body部分的数据的进一步规范。body部分主要传送具体的数据,在WebDriver中这些数据都是以JSON的形式存在并进行传送的,这就是JSON Wire protocol。所以在Client和Server之间,只要是基于JSON Wire Protocol来传递数据,就与具体的脚本语言无关了,这样同一个浏览器的驱动就即可以处理Java语言的脚本,也可以处理Python语言的脚本了。

参考文章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3434475/java/article/details/88415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