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长远来说,成长一定是意见让你更从容的事情。所以,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变得更难快乐了?


在一次分享中,有位同学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何看’一专多能’

其实大部分人都还没有到多能的状态。


比如公众号写手,我的一位师兄,在没有写出第一篇10W+之前,不敢说这是他的专长。

    

于是我们可以把讨论对象分为两类:


第一类人本身就已经足够优秀,确实有“多能”,那么这就只是他们“甜蜜的烦恼”。从众多能力中挑选一项感兴趣的,就转变成自己的“专”。真正做到如是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可惜绝大多数人都是另一类人,都还处在没有任何“能”的阶段。


于是你感到焦虑


来看个普遍栗子:

我是个工作狂。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很久没有充实自己了…

我下定决心:

                                                ①每周去四次健身房

                                                ②考雅思

                                                ③立志读很多书    

一周过去后,每天回家还是刷着手机…时间很快过去了

我恨我的拖延症……


无论是焦虑还是绝望,这都是一种主观的状态;“绝望”不是“绝路”,二者的区别在与一个是主观情绪,一个是客观现实(当然可能只是我们以为的客观现实)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面说:

人在特殊的环境下,思考的结果往往是无法控制的

什么意思呢?

有一个例子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有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书名貌似鸡汤,讲的却是对于纳粹集中营中极端生存环境下人的心理学研究。囚犯经历了惊恐—暂缓性适应—幻想希望—幻想破灭—“旁视自己”—冷漠 等一系列心理反应。如若对正常人描述,他们是无论如何不敢相信自己惊恐之下还会对自己产生怜悯和幽默感。通俗点讲,脑子在某个时刻,只相信自己的感受。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何温和理性的夫妻吵起架来更加不可理喻——他们积累的抱怨在某一时刻,彻底爆发。


同样的,我们在高压环境下,产生任何负面的心理都是可能的。梓健老师说他不认为那是软弱,那是“被需要”的表现。这时候我们需要对外转移“需要”。由于这种特殊环境下,你并不能做出合理的思考和判断,还不如去找人聊天。


让脑袋降温以后,可以用到这个分析:

这是否能解决?+没有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 能力不够——去学

  • 时间不够——舍弃自己觉得不重要的东西。

从职场人的视野来看,大学做的东西,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大部分都是可以兼顾的。



然而这依旧没有解决我的学习焦虑问题——我同时想要学习的东西太多。


解决方法:说起来,一个字,,不是“zuo”。


我打算怎么做呢?

界定困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自己是否身陷困境:

  • 你对目前所发生的事情感到不满吗?

  • 你是否发现自己一再面临同样的境遇?所发生的事情是否存在某种模式?

  • 你是否感觉无力改变现状?

  • 对于如何改善处境,你是否毫无头绪?

  • 你为改善处境所做的尝试失败了或者使事情变得更糟了吗?

  • 你是否无奈地接受了不如意的处境?

  • 你是否觉得对方是世界上最坏的人?

本质: 我的焦虑来源于对未来的迷茫,迷茫来源于目标不清晰。

为什么: 不清晰的原因来自于对想要进入的领域不理解

比如我想知道产品经理是不是一条好路,那我就至少应该知道这是在做什么。如果我依旧找不到目标,也一定有办法让处境更好,我身处的位置,使我没有办法取舍。我无法再选择专业,班级,但是我可以follow the heart给我想做的事情安排优先级。

怎么做:了解多一点,再多一点;认定了的事情咬住不要放,多好。

知识的迁移性

知识的特性在于可迁移,所以看到“一专多能”的人不要惊讶,因为他们经历了从0到1的蜕变以后,他们就学会了“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往往有另一层意思:  聪明的人学新东西往往更快更好。

  • 聪明的意思是脑子中已经有大量、清晰的概念;

  • 新东西对于他们并不是全新的,从概念到知识结构到练习方法,由于他们已经有过把一件事做得特别好的经历,于是他知道必然会遇到困难,于是花更多时间去对付真正的困难,忽略不重要的细节。

  • 更快的原因是他'操作系统’先进, 有看出重点的能力。

这启发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硬技能”,面试官/合伙人/投资人都会更青睐有一技之长或是把自己的爱好做到极致的人——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声称自己对什么都感兴趣,却什么都做不好,那就一眼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