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的设计及优化:

数据表范式:

第一范式:属性(字段)的原子性约束,要求属性具有原子性,不可再分割;

第二范式:记录的惟一性约束,要求记录有惟一标识,每条记录需要有一个属性来做为实体的唯一标识。

第三范式:属性(字段)冗余性的约束,即任何字段不能由其他字段派生出来,在通俗点就是:主键没有直接关系的数据列必须消除(消除的办法就是再创建一个表来存放他们,当然外键除外)

当然,其实我们经常打破第三范式。。。且不可避免的,其实就是要在数据冗余和处理速度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

关于字段属性:

1)建议不要使用DOUBLE,不仅仅只是存储长度的问题,同时还会存在精确性的问题。

2)对于整数的存储,在数据量较大的情况下,建议区分开 TINYINT / INT / BIGINT 的选择(当然,那已经是很老的事情了,现在其实不差这点性能)

3)char是固定长度,所以它的处理速度比varchar快得多,但缺点是浪费存储空间,不能在行尾保存空格。在MySQL中,MyISAM建议使用固定长度代替可变长度列;InnoDB建议使用varchar类型,因为在InnoDB中,内部行存储格式没有区分固定长度和可变长度。

4) 尽量不要允许NULL,除非必要,可以用NOT NULL+DEFAULT代替。

5)text与blob区别:blob保存二进制数据;text保存字符数据,有字符集。text和blob不能有默认值。

实际场景:text与blob主要区别是text用来保存字符数据(如文章,日记等),blob用来保存二进制数据(如照片等)。blob与text在执行了大量删除操作时候,有性能问题(产生大量的“空洞“),为提高性能建议定期optimize table 对这类表进行碎片整理。

6) 自增字段要慎用,不利于数据迁移

7)强烈反对在数据库中存放 LOB 类型数据,虽然数据库提供了这样的功能,但这不是他所擅长的,我们更应该让合适的工具做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将其发挥到极致。(反正我么碰到过LOB类型数据)

8)尽量将表字段定义为NOT NULL约束,这时由于在MySQL中含有空值的列很难进行查询优化,NULL值会使索引以及索引的统计信息变得很复杂,可以使用0或者空字符串来代替。

9)尽量使用TIMESTAMP类型,因为其存储空间只需要 DATETIME 类型的一半,且日期类型中只有它能够和实际时区相对应。对于只需要精确到某一天的数据类型,建议使用DATE类型,因为他的存储空间只需要3个字节,比TIMESTAMP还少。(真的是技术文,欢迎补充)

关于表的拆分:

垂直拆分:(列的拆分,将原来一个有很多列的表拆分成多张表)

在数据表设计之初就执行的步骤,然后查询的时候用join关联起来即可

拆分原则:(缺点就是使用冗余字段,经常需要join操作)

  • 不常用的字段单独放在一起
  • 把text、blob等大字段拆分出来放在附表中
  • 经常组合查询的列放在一张表

水平拆分:(表的记录太多,则以该表主键的某个值为分界线分隔)

①:数据库的表越少越好

②:表的字段越少越好

③:字段中的组合主键、组合索引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