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Redis通过MULTI、EXEU、WATCH(乐观锁)等命令来实现事务(transaction)功能。事务提供了一种将多个命令请求打包,然后一次性、按顺序地执行多个命令的机制,并且在事务执行期间,服务器不会中断事务而改去执行其他客户端的命令请求,它会将事务中的所有命令都执行完毕,然后才去处理其他客户端的命令请求。

 

 

事务首先以MUTLI命令开始,接着将多个命令放入事务中,最后由EXEC命令将这个事务(commit)给服务器执行:

 

1.事务的实现:

事务的阶段:

1>.事务开始

2>.命令入队

3>.事务结束

1.1事务开始

MUTLI命令标志着事务开始,将执行该命令的客户端从非事务态切换至事务态,这一切换是通过在客户端状态的flags属性中打开REDIS_MULTI标识来完成的。

 

1.2命令入队

客户端切换到事务状态时,服务器会根据发来的不同命令执行不同操作:


 

 

1.3事务队列

事务队列是一个multiCmd类型的数组,数组中每个multiCmd结构都保存了一个已入队命令的相关信息,包括指向命令实现函数的指针、命令的参数,以及参数的数量;事务队列以先进先出(FIFO)的方式保存入队的命令。

 

1.4执行事务

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EXEC命令时,这个EXEC命令将立即被服务器执行,服务器遍历客户端的事务队列,执行保存的命令,所得的结果全部返回给客户端。

 

 

2.WATCH命令的实现

WATCH命令是一个乐观锁,可在EXEC命令之前执行,监视任意数量的数据库键,并在EXEC命令执行时,检查被监视的键是否至少有一个已经被修改过了,若是,服务器将拒绝执行事务,并向客户端返回代表事务执行失败的空回复。

看看是怎样失败的??

2.1使用WATCH命令监视数据库键

每个Redis数据库都保存着一个watched_keys字典,这个字典的键是某个被WATCH命令监视的数据库键,字典的值是一个链表,链表中记录了所有监视相应数据库键的客户端

 

2.2监视机制的触发

 

2.3判断事务是否安全

 

2.4演示一个完整的WATCH事务执行过程

 

3.事务的ACID性质

在Redis中,事务具有

  1.原子性(A)

  2.一致性(C)

  3.隔离性(I)

  4.持久性(D)

 

 

Redis事务和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最大区别

   Redis不支持事务回滚,即使事务队列的某个命令在执行期间出现了错误,整个事务也会继续执行下去,直到将事务队列中的所有命令都执行完毕为止。

 

重点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