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链接:http://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TsinghuaX+00690092X+sp/about
第一讲 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学是以推理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2.逻辑学的特点:抽象性,应用性,工具性。
3.逻辑学的基本准则: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
4.与逻辑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哲学,数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
5.逻辑学分为传统逻辑(古典逻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为代表)和数理逻辑(现代逻辑,西方莱布尼兹为创始人)。
第二讲 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1.世界三大逻辑传统:希腊,中国,印度。
2.中国先秦逻辑典例:觚不觚,白马非马(是有等于,属于,包含于的意思),濠梁之辩(庄子巧违同一律),矛盾之说(违反矛盾律)。
3.中国古代逻辑学在先秦百家争鸣时达到最高成就,但中国几乎没有完全把推理作为对象加以系统研究的著作。
4.中国先秦逻辑的最高成就在墨家《墨子》中的《墨经》(《墨辩》)。一例: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
5.印度古代逻辑:古代论辩术,正理论(婆罗门教),因明(佛教)。因明东传:玄奘。
6.古希腊逻辑:亚里士多德是集大成者,被誉为逻辑学之父,代表:三段论。麦加拉-斯多啊学派:构造命题逻辑和公理系统。
7.中世纪逻辑:继承古希腊和阿拉伯,建立了经院逻辑体系。
8.近代西方逻辑:归纳逻辑。培根《新工具》:发现(归纳),思想(演绎),记忆,传递。归纳方法:三表法–出现表,不出现表,程度表。后来密尔(穆勒)将归纳方法扩充为求因果五法,也叫穆勒五法。另一支:辩证逻辑,实际上属于哲学。代表人物: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逻辑学》。
9.数理逻辑的提出:莱布尼兹《论组合术》,提出数理逻辑的思想,设想建立普遍的符号语言。实现:布尔,创立逻辑代数,实现逻辑演算(命题演算);德·摩根:创立关系逻辑;弗雷格:引入量词,实现谓词演算;罗素和怀特海《数学原理》,建立完备的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成为逻辑演算的经典系统。
10.数理逻辑的内容:逻辑演算(命题和谓词),证明论,集合论(公理和朴素),递归论,模型论。简称两个演算和四论。
11.经典逻辑(标准逻辑)以罗怀的《数学原理》为代表,非经典(标准)逻辑:多值逻辑,模糊逻辑,模态逻辑,广义模态逻辑,弗协调逻辑。
第三讲 命题联结词及其基本推理形式
1.命题:对事物及其情况(性质、关系)的陈述。
2.基本命题:本身不再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复合命题:由一个或多个基本命题加上逻辑连接词构成的命题。
3.逻辑不能确定基本命题的真假,逻辑参与确定复合命题的真假,对于某些特定结构的复合命题,逻辑可以独立确定它们的真假。
4.逻辑联结词 非¬p,有双重否定式¬(¬p)的真假与p相同。
5.逻辑联结词 合取p∧q,有构成式,分解式,易位式,可推广。
6.析取p∨q,有构成式,易位式,否定肯定式,可推广。
7.不相容析取p∀q(实际上∀是v横线处改为一点,但不好打),有肯定否定式,否定肯定式,可推广为多元逻辑联结词,(p∀q)的真值与((p∨q)∧(¬(p∧q)))相同。
8.蕴涵p→q,相当于充分条件或如果那么,但只是相当于,不是等于,因为→并没有潜在的关系,它的意义仅仅是真值表,p和q可以风马牛不相及。有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可连锁p→q→r。
p q p→q
T T T
T F F
F T T
F F T
如何理解呢?一是按视频中的例子,我说如果比赛输了,那么我请客,结果是我是不是守信用的人。输了请客,守信用没问题,输了却不请客,就是不守信用,比赛赢了的话不管我请不请客,都不能说明我的信用有什么问题,我都是守信用的人。二是蕴涵关系是演绎推理中最重要最本质的关系,假设p:所有金属能导电,q:铜能导电,p大q小,p包含q,p蕴涵q。可以认为蕴涵关系关注可能性,逻辑学研究的是推理形式的合理性,p假的话,不管q的真假,都不能说是推理关系有什么问题。
9.反蕴涵p←q,相当于必要条件,只有才,只有天气好,我才爬山,天气好有可能爬山,而天气不好一定不爬山。有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可连锁。p←q的真值与q→p相同。
p q p←q
T T T
T F T
F T F
F F T
10.等值p↔q,相当于充分必要条件,当且仅当。p↔q的真值与((p→q)∧(p←q))一致
p q p↔q
T T T
T F F
F T F
F F T
11.在正规数理逻辑文献中,不相容析取,反蕴涵,等值不出现,因为有等价表述。只出现非,合取,析取,蕴涵四种。
第四讲 复合命题的推理: 有效推理形式的判定
1.根据可能的真值情况,命题形式可分为三种:重言式(永真式,如p∨(¬p)或p→p),
矛盾式(永假式,如p∧(¬p)),可满足式。
2.具体推理转换为推理形式:用逻辑符号(命题变元即基本命题符号,逻辑联结词,括号)把自然语言推理中的前提和结论写成命题形式,从而形成推理形式。
3.推理形式转换为命题形式:用蕴涵、合取符号和括号把推理形式转换为复合命题形式。
如: 前提:p→q
前提:¬q
------------------------------------ 变成 ((p→q)∧(¬q)) → (¬p)
结论 ¬p
4.有效推理形式所对应的复合命题形式当且仅当是重言式。
--------------看完第四讲.3。暂时先半途而废了,理解不了,很直观的逻辑在这里把我绕得很混乱---------
-----------好了,继续,清楚了些。蕴涵与反蕴涵,就像 如果那么 和 只有才 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有天气好,我才去爬山 等价于 如果我爬山,那么天气好。←天气好我不一定去爬山,天气不好一定不去爬山;→我爬山一定天气好,我不爬山不一定天气怎么样。逻辑并不能判断基本命题的真值,逻辑的任务是判断推理形式是不是有效的。如上文四.3的转换,前提与结论的关系就相当于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蕴涵。就像上文四.4说的,有效推理形式等价于重言式复合命题形式,利用真值表穷尽p,q的取值,根据p和q真值的组合,若不出现前提真而结论假的情况,那么就是有效推理形式,实际上只需枚举使前提为真的p和q的组合(p和q的真假不由逻辑确定,由外部因素确定),若组合均结论为真,也即符合蕴涵的真值表,那么就是有效推理形式,因为前提为假不管结论怎么样,均符合蕴涵的真值表。这等价于一个用户求判断一个前提推理结论的推理形式是否正确,逻辑可以保证不管他的p和q是不是真的,能给他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若pq组合使前提为假,按照逻辑的客观规律就不能确定结论是否真(按照正确的推理形式输入假前提得到真或假结论都不能怪逻辑),若组合使前提真,根据结论是否真即可判断该推理形式是否合理,这下就大致搞明白了蕴涵怪论。可以继续学习了。
有效推理形式就是保证前提真就结论真,通过pq的组合用真值表判断能否满足前一句,若证明是有效推理形式,用户非要提供一个假前提,那结论错不能怪逻辑。逻辑学判断的是推理形式,用户提供的是pq的真假。当然存在一种可能性:用户提供的前提本身不可能成立,比如p∧(¬p),这样的推理形式一定是合理的,但没有意义,一般情况下,不同的pq组合会导致前提既有真又有假,这样的推理形式(就像是一个框架)是有意义的。-----------------
-----------------算了,不行,一片混乱,这次真的半途而废了,留着以后学吧,按照经验,看大部头书要比看视频容易理解,以后有机会的话再学。------------------
-------------------------------未完待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