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数据结构与算法(17道)

5.1数组与链表的区别?

(1)数组的元素个数在定义时就必须确定,且元素的类型必须一致;而链表的元素个数自由,且元素内可以有不同类型的数据。

(2)数组的元素在内存中是按顺序存储的,而链表的元素是随机存储的。

(3)要访问数组的元素可以按下标索引来访问,速度比较快;如果对它进行插入/删除操作的话,就得移动很多元素,所以对数组进行插入/删除操作效率很低。由于链表是随机存储的,如果要访问链表中的某个元素的话,那就得从链表的头逐个遍历,直到找到所需要的元素为止,所以链表的随机访问的效率就比数组要低;链表在插入/删除操作上有很高的效率(相对数组)。一句话总结就是:数组的访问效率高,而链表的插入/删除效率高。

5.2 a = b * 2; a = b / 4; a = b % 8; a = b / 8 * 8 + b % 4 ; a = b * 15; 实现这些运算效率最高的方法是什么?

a = b * 2

a = b << 1;

a = b / 4

a = b >> 2;

a = b % 8

a = b & 7;  // 7 = (0b111)

a = b / 8 * 8 + b % 4

a = ((b >> 3) << 3) + (b & 3);  // 3 = 0b11

a = b * 15

a = (b << 4) - b

解读:*、/、%分别可以用<<、>>、&来实现,效率更高。

5.3 C语言程序代码优化方法

(1)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与算法;

(2)使用尽量小的数据类型;

(3)使用自加、自减指令;

(4)用移位实现乘除法运算;

(5)求余运算用&(如a=a%8改为a=a&7);

(6)平方运算用*(如a=pow(a,2.0)改为a=a*a);

(7)延时函数的自加改为自减;

(8)switch语句中根据发生频率来进行case排序;

(9)减少运算的强度。

5.4时间换空间、空间换时间的例子?

(1)时间换空间:冒泡排序。

(2)空间换时间:快速排序。

5.5什么是满二叉树、完全二叉树、平衡二叉树?

(1)当一个树每一层的结点个数都达到最大时,这个树是满二叉树。

(2)当一个树除了最后一层外其他每一层的结点数都达到最大,且最后一层的叶子结点都靠左排列时,这个树是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完全二叉树。

(3)当且仅当一个树两个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时,这个树是平衡二叉树。

5.6堆和栈的的区别?

数据结构的堆和栈

栈是一种先进后出的数据结构。堆是一种经过排序的树形数据结构(通常是二叉堆),每个结点都有一个值,根结点的值最小或最大,常用来实现优先队列,堆的存储是随意的。

C语言内存分配的堆和栈

栈是向下生长的,栈中分配函数参数和局部变量,其分配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堆是向上生长的,堆中分配程序员申请的内存空间(一旦忘记释放会造成内存泄漏),其分配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链表。

5.7快慢指针有哪些应用?

判断链表是否有环

两个指针同时从链表的第一个节点出发,一个指针一次走一步,另一个指针一次走两步,如果走得快的指针追上走得慢的指针,则链表存在环;如果走得快的指针走到链表的末尾(NULL)都没有追上走得慢的指针,则链表不存在环。

找出链表的中间节点

两个指针同时从链表的第一个节点出发,一个指针一次走一步,另一个指针一次走两步,当走得快的指针走到最后一个节点时,走得慢的指针就刚好走到链表的中间节点。

删除链表倒数第n的节点

两个指针同时从链表的第一个节点出发,慢指针不动,快指针先走到第n个节点,然后两个指针开始一起走动,每次走一步,当快指针走到最后一个节点时,慢指针就处于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

删除排序链表中的重复项

慢指针从第一个节点出发,快指针从第二个节点出发,两个指针一起走动,每次走一步,如果两个指针指向的节点数据相同,则释放快指针指向的节点,然后快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如此循环直到快指针指向末尾(NULL)。

5.8对线性表(7,34,55,25,64,46,20,10)进行散列存储时,若选用H(K)=K %9作为散列函数,则散列地址为1的元素有几个?

4个,分别是:55,64,46,10。

解读:将线性表元素代入散列函数,即可得到散列地址。

5.9写一个程序, 要求功能:求出用1,2,5这三个数不同个数组合的和为100的组合个数。 如:100个1是一个组合,5个1加19个5是一个组合。

(1)最容易想到的算法是暴力解法

设x是1的个数,y是2的个数,z是5的个数,number是组合数,注意到0 <= x <= 100,0 <= y <= 50,0 <= z <= 20。

void count(void)  
{  
    int x, y, z, number;  
    number = 0;  
    for (x = 0; x <= 100 / 1; x++)  
    {  
        for (y = 0; y <= 100 / 2; y++)  
        {  
            for (z = 0; z <= 100 / 5; z++)  
            {  
                if (x + 2 * y + 5 * z == 100)  
                number++;  
            }  
        }  
    }  
    printf("%d\t", number);  
}  

(2)上述暴力解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³),程序有些冗余,对其进行优化如下

注意到上面代码的第三个for循环其实不是必要的,因为当1和2的数目确定了之后,加上一定数目的5能不能组成100也就确定了,没必要用for循环一个个去尝试,直接计算即可,优化后时间复杂度变为O(n2)。

void count(void)  
{  
    int x, y, z, number;  
    number = 0;  
    for (x = 0; x <= 100 / 1; x++)   
    {  
        for (y = 0; y <= 100 / 2; y++)  
        {  
            if (100 - x - y * 2 >= 0 && (100 - x - y * 2) % 5 == 0) // 判断能否5整除  
            number++;  
        }  
    }  
    printf("%d\t", number);  
}  

5.10数组a[N],存放了数字1 ~ N-1,其中某个数重复一次。写一个函数,找出被重复的数字,时间复杂度必须为O(N)。

数组有N个元素,刚好存放了数字1 ~ N – 1,那么是不是可以将数字与数组的下标对应起来存储,而重复的数字则刚好放在下标为0的位置。一开始假设a[0]是重复的数字,若不是则放到它该放的位置上,换另一个数字作为a[0],若是则程序结束。如此循环,定能在N次循环内找到重复的数字。(哈希表思维,将元素的值与其存储位置关联起来)

int do_dup(int a[], int N)  
{  
    int temp;  
    // a[0]为监视哨  
    while (a[0] != a[a[0]])  // 若两者相等,则说明该数字是重复数字  
    {  
        temp = a[0];     // 若不相等,则将该数放到以该数为下标的位置上  
        a[0] = a[temp];   // 该位置原来的数则放到0为下标的位置上  
        a[temp] = te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