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篇招聘启事起源的“增长运动”
- 肖恩·埃利斯:通过数据寻找机会,通过测试驱动指标、搭建系统、设立流程,并倡导数据驱动的文化,公司的关键指标数据都有了令人十分满意的增长。但他却发现,他面临的最大挑战竟然是:找到一个合适的继任者,然后把这套模式交到继任者手上
- 早期创业公司只关注一件事,那就是“增长”
- 新的“市场营销”角色:
- 有企业家精神,有着强大的内在动力能挑起增长的责任,迫不及待地要将产品推广给更多用户;
- 创造性地尝试新方法,对新技术充满好奇,而不只是依据所谓的最佳实践按部就班;
- 应用数据得心应手,通过数据分析寻找好的想法,并且按照科学实验的方法论,对这些想法进行测试;
- 给你的创业公司找一名增长黑客:“增长黑客”(growth hacking)这个词语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 从那之后,人们对增长的兴趣和关注与日俱增
- 每个公司都需要一位增长经理
- 背景:哈佛商学院MBA专业的毕业生对“增长”职位趋之若鹜,于是哈佛商学院的两位教授经过一年的访谈研究,为学生们编写了一篇“增长就业指南”
- “每个公司都需要一位增长经理”
- 增长经理在公司里负责:搭建数据基础设施,定义增长目标,提供用户洞察,排序增长项目,设计并上线实验。
- 增长经理将原先各自为政的产品开发和营销职能有机整合起来
- 和“增长黑客之父”一起做增长
- 战略计划和数据分析:作者逐渐失去了工作的兴趣
- 跳槽,“增长黑客网”在招募一名产品经理。
- 增长的概念:描述他们为了证明某个假设,针对产品设计实验,从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中收集结果,最终证明了假设的正确性。
- 增长产品经理:公司实际上的增长负责人。
- 传统的产品经理:负责产品开发流程,更多的是以解决方案为导向
- 增长产品经理:虽然也遵循类似的流程来上线功能或者实验,但出发点是“增长”——通过用户行为的改变,来推动某个业务指标的增长,和很多市场营销岗位类似(营销部门传统上是负责新增用户数、用户参与度、留存率等指标的)
- 增长产品经理,就处在“产品”和“营销”的一个交界点上,负责用产品的手段达到营销的目标
- 日常职责:
- 负责增长指标;
- 构建增长模型;
- 制定数据追踪方案,收集用户行为数据;
- 定义关键子指标,构建数据看板;
- 组织每周增长例会;
- 设计增长实验,领导工程设计团队一起上线实验;
- 分析实验结果,产生可以指导下一步实验的洞察;
- 进行用户访谈和用户问卷调查;
- 探索新的用户获取渠道;
- 设计新用户引导系列邮件
- 增长产品经理既是增长目标的负责人,又是实验方案的执行者,还要协调跨部门的团队完成项目,具体关注点几乎涵盖了增长“海盗指标”的方方面面
- 海盗指标:用户获取(Acquisition)、用户激活(Activation)、用户留存(Retention)、用户推荐(Referral)、盈利(Revenue),很多团队还会加入挽回流失用户(Resurrection)
- 和传统市场部门仅仅侧重于获取用户不同,增长团队的关注点几乎涵盖了一个用户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 海盗指标:用户获取(Acquisition)、用户激活(Activation)、用户留存(Retention)、用户推荐(Referral)、盈利(Revenue),很多团队还会加入挽回流失用户(Resurrection)
- 增长的整套方法论基于实验:增长方法论的精髓之一就是按照科学实验的原则,“尽量”准确地设计实验和测量结果,从而建立起一个“开发—测量—学习”的反馈闭环
- 举例:类比石蕊试纸变色
- 增长实验(Growth Experiment):Experiment Driven Growth(实验驱动增长),这里的实验就是指A/B测试
- 举例:类比石蕊试纸变色
- 增长黑客网的工作流程,其实也和实验室有异曲同工之妙,很有系统性
- 增长是一项“实验”“流程”“文化”三位一体的工作。很多刚入行的人,往往都更关注具体的实验想法和套路,其实“流程”和“文化”才是增长团队做大、做强,驱动可持续增长的根基。
- 增长流程(Growth Process):增长关注的范围虽然广,但并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实验,而是应该有策略、有重点地按流程进行。
- 根据北极星指标,找到目前对这个指标影响最大的领域
- 对这个领域进行分析,找到一个突破点,产生一系列可能的实验方向和想法
- 进入到快速实验迭代的阶段,以一两周为一个周期设计实验,产生实验想法后给想法按优先级排序
- 开发和上线实验,分析数据结果,
- 再把结果应用到下一个实验中,并在全过程中,关注指标的变化趋势
- 与增长黑客之父天天学习和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 体会最深刻的是,即使是增长黑客之父,也没有做增长的万能灵药。他总是问:“你的假设是什么?如果合理,那咱们就试试看。”
- 任何事情都是一个实验,通过它,你或者实现增长,或者学到经验。
- 增长流程(Growth Process):增长关注的范围虽然广,但并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实验,而是应该有策略、有重点地按流程进行。
- 增长黑客的最初90天计划
- 在90天内,步步为营,建立一个基本的增长实验流程,引入增长文化,并且产生足够好的实验结果,获得全公司对“增长”这个新鲜事物的初步支持
- 在90天内,步步为营,建立一个基本的增长实验流程,引入增长文化,并且产生足够好的实验结果,获得全公司对“增长”这个新鲜事物的初步支持
- 第一个月,如何打响“增长第一炮”
- 确定增长指标:找到留存的“北极星指标”
- 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又叫作OMTM,唯一重要的指标。之所以叫北极星指标,是因为这个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高高闪耀在天空中,指引着全公司所有人员向着同一个方向迈进。这个指标应该是全公司统一的成功指标,同时它应该对应你的产品给用户传输的价值。比如对于Airbnb就是订房天数;对于淘宝就是销售额。
- 找到聚焦领域:寻找杠杆
- 增长黑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清晰、准确的目标,然后针对这个目标,找到所有领域里“杠杆效应”最明显的地方,然后针对这个地方,进行实验改进。
- “杠杆效应”,就是性价比最高,相对而言资源投入小的地方,比如要求的工程师或设计师资源不多,却能够带来较大的回报,对指标有很大的提升
- 对于绝大多数产品而言,改善留存,最具有“杠杆效应”的领域都存在于产品之中
- 改善用户留存的最有力的手段之一是对产品进行“疯狂”的改善
- 尽可能地去掉一些障碍,让更多的用户都能体验到产品的价值,留住用户
- 产品内A/B测试:
- 和在公司里工作时间比较长的一些同事开始了一系列的一对一会谈
- 向数据分析部门的同事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式来得到一些想法
- 举例:使用“定期投资”功能的用户的留存曲线明显要更好
- 增长黑客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清晰、准确的目标,然后针对这个目标,找到所有领域里“杠杆效应”最明显的地方,然后针对这个地方,进行实验改进。
- 上线增长实验
- 把目前应用中所有可以设置定期投资的路径都找到,把它们的截屏和转化率数据都放在一起
- 新用户注册:
- 用户刚刚注册时,对产品的兴趣和热情最高,产品对用户的影响力也很大,但新用户的定期投资使用率看起来不高,应该有比较大的改善空间
- 如果我们能提高定期投资功能在新用户群体的渗透度,那么影响会贯穿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属于“一本万利”的买卖
- 在一个月以内,把“新用户开通定期投资”的比例提升50%以上
- 实验:在新用户定期投资的确认框上,进行一个最简单的文本实验
- 确定增长指标:找到留存的“北极星指标”
- 组建独立增长团队:挑战仍在继续
- 程序员向:
- 应该尽量把程序员从烦琐的文本测试和小改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做更复杂、更有挑战性的实验。采用提前埋点的方法或者第三方测试工具里的高级功能,其实可以很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 程序员喜欢看到自己的工作有影响力,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需要让他们参与到产生实验假设和实验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去,并且及时地把结果反馈给他们
- 不是所有程序员都适合在增长团队,如果只追求技术深度,在增长团队里显然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对于那些有产品思维,喜欢看到自己的工作对用户和业务有影响的程序员来说,增长团队的工作其实是更有吸引力的
- 得到其他团队的支持
- 尝试从组织一个每周实验心得分享会开始
- 在公司的企业通信工具Slack上面开通了一个“实验心得”的群组,每周定期发布实验的结果和心得,针对不同目标组织一系列面向全公司的头脑风暴讨论会,并且组织了一个“每周管理层增长讨论会议”
-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从加入公司时公司没有增长团队,发展到建立了一个独立运转的增长团队
- 环境瞬息万变,增长永无止境,挑战层出不穷,这也是对我而言,增长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吧!
- 程序员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