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磁盘管理
概述
磁盘的运行步骤:
1.当电源加电后首先运行446byte的引导程序
2.加载64byte的四个分区表项 每个表项占用16byte (主分区的表项上限是四个),这一步相当于windows下的启用系统盘
3.加载2byte的结束标志 AA55 通过这个来判断mbr引导代码是否正确
分区概述:
一块磁盘默认可被分为四个分区,这四个分区分别为主分区或者扩展 分区,在扩展分区上可创建逻辑分区。
可分为4个主分区 或者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32个逻辑分区
硬盘的命名:
Linux里面根据硬盘接口的不同来命名
IDE hd(a-d)
SATA/SCSI sd(a-z)
IDE PATA
工作需要,CPU全程不参与,在多任务的情况下系统反应慢;一个ide系统可连接4个IDE设备;IDE硬盘是传统的并口硬盘,现在已经被SATA硬盘,即串口硬盘所淘汰。
SATA
SATA硬盘比IDE硬盘传输速度高;接口不同;支持热插拔(串口传输)
SCSI
SCSI接口,完全通过独立的高速SCSI卡来控制数据的读写操作,CPU就不必浪费时间进行参与控制,显而易见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SCSI可以连接7~15个设备;SCSI的性能更稳定、耐用,可靠性也更好;价格高 支持热插拔
/dev/sda
s SCSI SATA d device a b c…z
Had ide
Sda 第一块scsi设备
Sda1 2 第一块scsi设备上第一个分区
Sdb 第二块scsi设备
Sdb1 第二块scsi设备上第二个分区
Sr0------是指光盘 /dev/cdrom
S sata
R rom
0 总线上第一个sr设备
文件系统:
目的:
先指定文件系统,即指定格式化 目的:为了后期的管理与使用
有的U盘存放文件系统(格式化)FAT32 即存储单个文件的最大单元是4G
NTFS 存储单个文件的最大单元是4T
划分分区
主分区划分的上限是4个,扩展分区的上限是32个
创建分区(主分区或扩展分区或逻辑分区)
扩展分区不能格式化 只有扩展分区上的逻辑分区可以被格式化
基础命令:
#df -h 查看分区大小(必须使用过才能看到)
#free -m 查看主机内存信息
#fdisk 操作磁盘分区表
-l 查看分区信息 或 fdisk /dev/s***项p
#partprobe 让内核识别新的分区表信息 同步
#mkfs.xfs /dev/sdax (不能对扩展分区格式,只能对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的逻辑分区格式)
挂载 #mount /dev/sr4 /mnt
设备名称 挂载点/挂载目录
取消挂载#umount /dev/sd***mount /mnt
#vim /etc/fstab
开机自动挂载: 默认参数
UUID /sda4 ext4 defaults 0 0
设备名称 挂载点目录 格式类型 开机备份 开机检查
#mount -a 读取/etc/fstab 文件信息
#blkid 查看设备UUID
实验步骤总结:
- 创建分区 在/dev/sda下创建
- 保存退出 使内核识别 partprobe reboot
- 格式化分区,即更改文件系统类型 mkfs.xfs /dev/sdax 注意 只能对逻辑分区或主分区进行格式化,不能对扩展分区进行格式化
- 挂载 mount /dev/sda4 /mnt 即moount 挂载设备 挂载点目录
取消挂载 首先切换到其他目录位置,然后 取消挂载 可以取消挂载设备 也可以取消挂载点目录
注意:
1.如果将多个设备分区挂载在同一个目录上时,那么用的其实是最后一个设备分区
2.可以将一个设备挂载至多个目录上
开机自动挂载 vim /etc/fstab
mount -a读取/etc/fstab文件信息 使开机自动挂载生效
演示
创建主分区
磁盘的所有文件都在dev下的sda,进入这个目录 进行磁盘的创建与修改
此时,只有一个空间可以使用 ,如果想要创建两个以上的分区,就创建扩展分区,如果只需要一个分区就创建主分区,即输入p
设置开始的块,结束的块,如果不使用默认的,那么空出来的块空间将不能使用,查看分区表,可见创建了sda4的主分区
如果还想要创建分区的话,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最大默认存储四个主分区,如果想要继续创建分区的话,就用扩展分区去替换这个sda4的主分区,其他三个是不能动的,可以理解为其他三个是系统盘
同步内核
保存退出,警告提示的是,内核用的还是旧的分区表,想要使用新的分区表要将内核重启,或者运行partprobe 或 kpartx 这个是7版本之前一直用的 7版本后的用的是partprobe
使用partprobe来同步磁盘信息,警告提示的是sr0的方式是只读,并没有影响
格式化分区
接下来要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即格式化
这里使用7版本默认的文件系统类型 xfs
更改成ext4的类型,可见由于格式化的文件系统不同,其格式化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查看是否格式化成功,可见与实际相符
创建扩展分区
先删除上面创建的sd4分区
创建扩展分区sda4
在此扩展分区sd4的基础上继续创建逻辑分区,注意,这里的分区开始的块没有连续的原因是,这里不同于主分区,创建时直接连续即可,这里是扩展分区里创建逻辑分区,则需要代码的引导,即占用48byte,注意这里的扇区的默认单位是byte
想要指定多个逻辑分区,就手动的指定结束扇区
5242880/1024/1024 = 5G
格式化扩展分区
保存退出,进行格式化分区 注意扩展分区sda4是不能进行格式化的
查看文件系统的格式化信息
接下来为了使用这些分区,就要进行挂载
挂载方式
- mount (手动挂载)
- 开机自动挂载
手动挂载
取消挂载后,/mnt这个挂载点就没有了刚创建的文件
取消挂载方式有两种
- 取消挂载点
- 取消挂载设备(推荐)
重新挂载后,挂载点目录下就存在之前创建的文件
也可将sda5挂载至其他的目录下,其文件也还是存在的
说明:
创建的文件保存在了分区内部,通过将分区挂载到目录上,来进行查看
开机自动挂载
vim /etc/fstab
文件系统的一些参数用defaults来代替
第一个参数
开机是否备份 0 开始不做备份 1优先备份 2在1级别后做备份
第二个参数
开机是否检查 0 不检查 1 优先检查 2 在1级别后做检查
使其生效
查看是否挂载成功
至此,演示完毕,还请多加练习即可,这里是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