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历史概述

HTTP/0.9(1991年)

此时比较简单,只有简单的et->file

HTTP/1.0(1996年)

和我们现在的HTTP已经差不多了。包括请求头+请求体、响应头+响应体。get、post...等请求方式。但是此时的HTTP每次请求需要建立一个连接,请求结束断开连接,下个请求再建立一个新连接,连接复用率不高,影响传输效率。

HTTP/1.1(1997年)

在请求头中加入了一个connection,默认值为keepalive,在请求结束后,连接保留一段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还有请求发送到服务器,同样使用这个连接,这样就避免了连接频繁的建立和关闭,提高了效率。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HTTP协议。
如果传输三个数据,只需要建立一个连接
图片说明

此时存在一个问题,为什么不能建立三个连接,并行发送三个请求呢?
图片说明

这是可以的,HTTP1.1规定了是可以向一个服务器同时并行发送多个请求的,单并行连接的数量是有上限的,连接数不是越多越好,连接过多会导致浏览器负载过重。目前Chrome最多向同一个域名下的请求支持最多六个。
比如说现在有12个请求,就会建立6个连接,先并行传输6个,再并行传输6个。

图片说明

HTTP/2.0 (2015)

HTTP1.1协议还存在很多问题:1.明文传输 2. 传输问题 3.header太长 4.sever无法进行主动push(可以通过websocket进行缓解)

  1. 不再使用明文传输,对其进行压缩,使用二进制进行传输;
  2. 借鉴bt下载的思想,文件块,先打散传输,在重组。使用 单连接+帧 的方式进行传输;
  3. 对请求头进行了压缩;
  4. 服务端可以主动push了,单个请求可以有多个返回;

HTTP/3.0 (2019)

由基于TCP 转成 UDP,目前还没有制定完全,可能会在2019年底发布。

测试HTTP/1.1和HTTP/2.0 (测试站点)

图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