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题目来源: Project Euler
基准时间限制: 1 秒 空间限制: 131072 KB 分值: 40 难度:4级算法题

每一个正整数都可以表示为若干个斐波那契数的和,一个整数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例如:14 = 13 + 1 = 8 + 5 + 1,其中13 + 1是最短的表示(只用了2个斐波那契数)。定义F(n) = n的最短表示中的数字个数,F(14) = 2,F(100) = 3(100 = 3 + 8 + 89),F(16) = 2(16 = 8 + 8 = 13 + 3)。定义G(n) = F(1) + F(2) + F(3) + ...... F(n),G(6) = 1 + 1 + 1 + 2 + 1 + 2 = 8。给出若干个数字n,求对应的G(n)。
Input
第1行:一个数T,表示后面用作输入测试的数的数量(1 <= T <= 50000)。
第2 - T + 1行:每行1个数n(1 <= n <= 10^17)。
Output
输出共T行:对应每组数据G(n)的值。
Input示例
3
1
3
6
Output示例
1
3
8
对于这种题目,个人认为首先看数据,n为10的17次方的话,明显是规律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打表看看是否能够找到对应关系
我借用excel将打表的到的数据整理然后找到了规律,G(n)的排列显然是有规律的,他是按照斐波那契数列对应的数分层,第一层是G(1)(只有一个数),第二层是G(2)(只有一个数),第三层是G(3)、G(4)(两个数),第四层三个数,第五层五个数,第六层八个数......依次类推
而其规律是后一层的G(n)共有fib(n)个的话,G(n)的前fib(n-1)个与之前一层完全相同,后fib(n)-fib(n-1)个等于前一层前fib(n)-fib(n-1)个对应的数加一,规律就是这样,然后直接写码就OK。
AC代码:
#include<cstdio>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long long ll;
ll fib[90],g[90];
//第90个斐波那契数约为3*10^20;
void init()
{
    fib[0]=fib[1]=1;
	g[0]=g[1]=1;
	for(int i=2;i<90;i++)
	{
		fib[i]=fib[i-1]+fib[i-2];
		g[i]=g[i-1]+g[i-2]+fib[i-2]-1;
	}
}//对fib和g进行打表
ll fibb(ll n)
{
	int res;
	for(int i=0;i<90;i++)
    {
        if(fib[i]>=n)
		{
			res=i;
			break;
		}
    }
	if(fib[res]==n)
		return g[res];
	res--;
	return g[res]+fibb(n-fib[res])+n-fib[res];
}//计算最后n-fib(res)的数目,然后与前面的相加
int  main()
{
	int T,i;
	ll n;
	init();
	scanf("%d",&T);
	while(T--)
	{
		scanf("%lld",&n);
		printf("%lld\n",fibb(n));
	}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