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只是刚毕业的菜鸟,试错和学习的经历肯定是有限的,方法和认知的态度也可能不是好的,但也是我自己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步,而不是为了发表,如果各位大佬有更好的方案和思想,思维模式,恳请您跟我沟通,教一下我,如果我的表达或者内容有什么问题,也希望各位能不吝赐教,谢谢:

说一下我的学习过程:
1. 了解技术背景,为什么出现,有什么好处\坏处
2. 大致上了解了解同类竞品,先考虑取舍问题,如果有前辈指引了就区看看为什么用这个
3. 去找资源\视频\博客,可以通过已经成熟的系统的课程或者各种书籍学习记录
4. 一定要记录,记录只是一方面,例如画脑图,了解完一个事物一个概念之后,自己能画出来它的结构,能理清他的重点,例如学数据机构可以用Visio画出形象化的结构图,学习框架技术中肯定也要用到图,总体认知最好用脑图来构建
5. 不要只看,跟着做,搭一个demo试着弄,哪怕很小,要找到小部分的成就感,才有动力深入学习下去

说一下我个人对成长/学习的看法:

1. 对自己要有尽可能清晰的定位和认知
2. 一定要有规划,一定要有目标,不要为了学而学
3. 任何产品/技术/框架的出现都是有需求的,一定要了解了自己的需求之后再去尝试学习
4. 不要对自己设限
5. 不断去锻炼自己的记忆和接受能力
6. 不断去跳脱出去思考

那么展开说明一下

定位

这个其实很难完善,以我个人角度出发,在毕业之前有在一家外包公司实习,那边的领导很重视我,我也参与了几个项目的开发,能够全程观察和了解到一个项目的完整流程,从竞标到落地,我都有了解过一些,虽然是外包公司,但也正是因为这些业务和小型项目,能让我很快的了解了一个项目的流程,有种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的感觉,就是因为这些小项目够 "小" ,才能让我在短短几个月内对整个开发流程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认知,尽管这种认知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也确实在职业道路上对我有很深的启蒙影响.

定位不只是对自己能力的定位,而是方方面面,不要只思考我看到的东西,要去把这种思维拓展开来,就是我后面要讲的设限的问题,不要限制住了自己的眼光,这不只是局限于开发这一个行业,我认为这是很统筹的看法,就像数据结构和算法在编程中的重要性一样,无论做什么开发,数据结构好,才能走得更远.

首先对自己的技术定位,这个很容易局限住自己,有的人容易自闭,有的人又容易自满,其实这都是不好的,应该建立正确的观念去看待自己,无论是能力还是思想,都要去思考.找准自己在同学中是什么样的定位,找准自己在公司中是什么样的定位,找准自己在项目开发中又是什么样的定位,然后一定要有主见,有独立思维,比方说项目很老,开发人员代码参差不齐,但你不能跟着某些质量差的代码那么写,得对自己有要求,不要觉得人家都这样我这样就没有错,这个事情能上升到很高的角度去看待,很多时候对或错只不过是一个以时间为颗粒度的选择结果,过了这个时间,它可能就是错的,但是做到丝毫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完善认知与时俱进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不要固化思维,这个很难表达,但希望我自己能做到吧,不断地去思考自己的定位,学习新的思想和认知,不断去对比自己的积累认知,然后精益求精,像各种技术在时代中的发展一样,不断去发展自己

规划

规划同样很重要,大到人生路,小到买菜烧水做项目,我们的人生一直在做规划,为什么有的人活得更好更优秀,因为他们尽可能每一件事都去规划,规划自己的时间,规划自己的学习,规划自己的进步...规划这件事,还涉及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选择和取舍,这是相当复杂的,我在这方面仅有很浅显的经验和认知,但其实我做选择很多年了,从出生做事就开始了,那么为什么我却没有好的经验呢,因为我没有用心,没用脑子,目光不够长远,贪图享乐等等一系列的原因,我相信很多人也会跟我一样有这样的过去,但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一件好事,要去积极的看待,你只有认识到不足,才有改正的机会,接受自己的过往,接受自己不可改变的缺陷,甚至是人性的肮脏和需求,都需要你去接受,去认知.

我们的大脑总是会欺骗我们自己,总是会肯定自己的某些想法,这会让我们有成就感,因此我们的认知,我们的思维都是有惰性的,注意是惰性而不是懒,懒不可怕,懒很正常,懒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一大重要因素,但惰性不是,思维的惰性,为人处事的惰性,不愿改变的惰性...,这些都是会限制我们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一定要找出自己的惰性去改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陷入为主的观念和想法,因为我们的思维很多都固化了,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之后,我们总结出一套对应的思维模式,然后就一直用这个模式去往所有见过的没见过的事物里嵌套,但这中间肯定有不少事情是经过我们大脑美化的,因此去规划自己的路线,先从认知到惰性开始

尽可能地对每件重要的事情进行规划,尤其是学习与工作,这过程中会逐渐锻炼自己思维的效率和速度,认真的去思考做什么,为什么做,应该怎么做,规划好了之后再开始行动,否则会走很多弯路,我在第一次开发实际项目中据碰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我自以为自己想的听清楚了,觉得有所规划了,然而实际敲代码的时候却发现,很多细节上的因素导致开发完全无法进行,原因就是我没过脑子,自以为是的思索了一下应该可以,然后就凉凉了,一定要去尽可能细节地规划,保证流程的通畅,再去做事,这样事半功倍,效率更高,并且思维能力和细节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升,一定要认真,我是一个菜鸡,我能很清楚的认识到,我之所以和同等年龄优秀的人有如此大的差距,因为我们的思维效率和模式不在一个层级,之所以思维效率不在同一层级,是因为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在一个层级,随意执行也是规划,认真取舍也是规划,我习惯于随意执行,因此我效率低下,别人每一次都认真取舍考虑,日积月累自然思考维度和效率会吊打我.

突破/不要限制自己

很多时候,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已经是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了,但这是应该的,比方我选择做Java后端开发,那我在事业的多维度方面肯定把自己限制住了,这同样是个取舍问题,你是选择广而不精,还是精而不广,这都是选择的结果,但是社会一直在发展,每一条路都会不断演变出更多的东西,因此其实你不管怎么选,都是会有局限性,都不可能真的精通,所以我们要有更长远,更高维度的眼光去看待人生,技术和发展,你走什么样的路确定了就好好走下去,但不代表你就定死了,因为万事万物都是有共性,共通的,我有这样的体悟,虽然不深,但我真的感受到一些东西.

我们都知道Java的面向对象的思维,很多人就只把这种思维用于敲代码,写业务中,这就是一种局限,面向对象的模式就是继承,封装,多态,但这只是在编程中的核心而已,面向对象的根本思维就是一切皆对象,这一切皆对象,就包含了不要限制自己的意思在里面,无论大小,无论业务还是模块还是开发,软件或硬件,都是一种对象,这就是通性,我们拘泥于开发,那么开发就是一个模块,更高的集成呢?那就是项目,再高一层,就是公司,再高一层就是社会...完全可以把这样的思维拓展到生活中,社会中去思考,去反思,总结,就像设计模式最初也是从建筑学借鉴得来的一样,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共性,去总结,去理解,不要把自己的眼光和视角局限在某一维度,这样很容易造成先入为主的狭隘思想,在为人处事中也尽量利用这样的思维.

其实我上面是说的东西,核心还是哪一点,不要限制自己,只有自己才能限制自己,很多佛家道家的话都有这层意思比方说上帝救人的那个预言故事,比方说"佛祖不渡自绝人"这样的话,本质就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放弃,不要局限自己,要更积极地去寻求变化,生活中总有各种各样的打击,为什么保持乐观很重要,因为只有你乐观,才有希望,才有机会去做的更好,我原本是一个很自闭的人,经历过很多非常惨痛的事情之后就想要放弃人生,那是一种没有希望的状态,打个比方就像是一个玩具被别人搞坏的孩童,扔了不要了之后还要不情不愿的再捡起来耷拉着拖着.什么事情都敷衍了事,什么事情都爱咋咋地,放弃自己放弃未来,把一切事物都往自己悲观的局限的角度去看待,那当然感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直到我开始寻求改变,其实是在学习Java的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学到的往往都是冰山一角,各种各样的框架技术,让我很迷茫很自闭,但也正因为看到了这些,我才觉得我了解的太少,反而去驱动我更多的学习了解,进而把这种思维拓展到自己的人生,过往之中,这时候我才开始蜕变,是因为我意识到我也可以像别人一样优秀,即使起步较晚,但有了这样的态度后我就是那个优秀的人,这时候我的那些经历,才会真正变得有价值起来,而不是只有悲伤和惨痛,不是只有厌世和反感,有更乐观的态度,才能鼓起勇气去看待不堪入目的过往,去总结去思考,才能像鸡汤文里说的那样,每一天都是新的.

以上就是我对人生的大致看法和了解,从学习Java到入职实习到现在,我真正的从一个废柴转向了一个不断进步的人,这也是我期望的样子,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提到————人活着,是为了得到救赎吗?我认为是的,虽然在我眼里大庭叶藏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渣,但我也很认同他对很多事情的思考,他之所以人渣,是因为他的惰性,他意识到了问题而局限在认知,却没有去改变,他已经把悲观的眼镜钉死在自己的眼睛上了,他思考了很多,却任然没有跳脱出去自我设下的局限,社会环境固然会对我们造成各种各样的打击与破坏,我们很多的观念都不过是经由周遭环境的影响才生成的,但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懂得克制欲望,懂得改变,每个人的基础是生物,那就有各种各样的不可避免的需求,但我们整理出了道德,整理出了法律,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人性当然是丑陋的,因为人性基于***,但我们经常描述的“人性”其实是控制自己的观念,而非***,这样的人性,当然是美好的,很多人混淆了这一点或者说他们主观的觉得一切都是非黑即白的,其实绝大多数问题都是更合适而已,都是一种取舍,在合适的场景下发挥形成更好的结果。

存在即合理这句话没有错,但不代表存在即正确,把合理和正确划等号,本身就是一种局限,这种观念很普遍,不要觉得道理就一定是对的,也不要觉得就是错的,这些道理都是对的,在其对应的的场景下,都是合适的,在不对的场景下,就都是错的,也不要觉得有些话朗朗上口,听起来很对称就是对的,我们人类的大脑有简化思维,就像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种话,很多人浅浅的想一想,就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也是对的,但第二句很明显一定是错的,而第一句则一定是对的,这就是一种局限,要尽可能的去看到自己身上这样的问题,然后改正它,同理再去拓展到其他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勇气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却依然热爱生活”,我认为这句话的核心在于,作为一个人类,在不断经历和生活中体会各种不足与伤害、丑恶与美好的同时,坚强的面对自己不可改变的丑恶,不去美化自己的需求,认真诚恳的看待自己的肮脏和不足,也谦虚的看待自己的美好与优秀,然后去理解和接受不可改变的,去找寻方式进化能够改变的事物,积极接受认真生活,欣赏美好的同时也要接受丑恶,这才是热爱生活,而不是跟风从众,随风摇摆地做一个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