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 互联网产品设计的五个层次——战略、范围、结构、框架、表现。

  2.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以产品经理为业,但在我看来,产品经理是一类人,他的做事思路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生活问题。只要你能够发现问题并描述清楚,转化为一个需求,进而转化为一个任务,争取到支持,发动起一批人,将这个任务完成,并持续不断以主人翁的心态去跟踪、维护这个产物,那么,你就是产品经理。至少,你已经是自己的产品经理,这才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真谛。

  3. 一个成长中的产品经理,期待和同学们一起,用好产品改变世界。

二、产品

  1. 产品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的结果,即“过程”的结果。在经济领域中,通常也可理解为组织制造的任何制品或制品的组合。产品的狭义概念:被生产出的物品;产品的广义概念:可以满足人们需求的载体。——产品就是用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2. 产品这个东西,可以是有形的实物,也可以是无形的服务,多种多样。 而解决问题其实就意味着满足人们的需求,这样才能产生价值。这个价值不仅要给产品的使用者,也要给产品的创造者。我们工作中所做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在人们的需求,即用户目标和公司的商业目标之间寻找平衡。产品就是要同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和公司的问题。

三、产品经理

  1. 全世界的第一位产品经理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宝洁第一次提出了产品经理的概念。当时宝洁推出了一种佳美牌(Camay)香皂,但销售业绩较差。一名叫麦古利的年轻人在一次会议上提出: 如果公司的销售经理把精力同时集中于 Camay 香皂和 Ivory(宝洁的一种老牌香皂),那么 Camay 的潜力就永远得不到充分发掘。幸运的麦古利赢得了宝洁高层的支持,之后,每一个宝洁品牌都当做一个独立的事业在经营,有专门的产品人员、销售人员给予支持,与其他品牌同时竞争。 而麦古利就成了全世界的第一位产品经理,负责 Camay 香皂的品牌建设、市场销售等几乎所有的事情,他的成功表现使宝洁认识到产品管理的巨大作用,之后,宝洁便以“产品管理体系”重组公司体系。这种管理形式为宝洁赢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导致后来大部分消费性商品业者纷纷沿用和抄袭。

  1. 为了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出现了产品管理的矩阵型组织,而此时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是规划产品的生命周期,负责产品的上市策略、定价策略、整合营销策略、销售与分销策略,等等。这是“传统意义下的产品经理”,美国的琳达·哥乔斯在《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与《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都偏重于讲述一个产品已经做好以后,应该怎样管理,怎样营销,偏重于市场、商业端,这类产品经理也可以叫做“品牌经理”或“产品市场经理”。

  2. 美国的琳达·哥乔斯在《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与《产品经理的第二本书》都偏重“产品经理”这个概念,确实已经和旧有的产品经理概念不一样了。它更多地侧重产品本身“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的过程,更多地涉及了“产品规划、数据分析、用户研究、需求分析、功能设计、项目管理、敏捷方法”等内容,而不是如传统的产品经理那样,去做已经有了产品之后 需要做的诸如管理产品、推广和营销产品的事情。

  3. 产品经理概念的进化

alt

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更重视产品功能本身的规划,需要“对市场 发展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新意识及良好的分析、研判能力”,要能不断改进产品,要“深入了解业务,挖掘用户的多种需求,不断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制定所负责产品线的发展蓝图和实施路线图”。

对产品经理来说,需求分析、设计的细节尤为重要,必须亲自把握,可能一个细节的改进就能增加上万的用户,杠杆效应也十分明显——因此,在招聘的广告词里自然就有“善利用设计工具完成产品 UC 设计和 Demo 制作”这样的要求。

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会更重视用户研究、数据分析等工作,要“负责用户研究,把握用户需求,实现用户需求”,而盈利的事情反倒不用直接去管,会有另外的团队负责。

互联网、软件产品更重视用户体验,出现了很多产品经理会涉及的工作内容,如交互设计、视觉设计、文案设计等。在互联网、软件行业中,产品经理能真正体会到“用户是上帝”的感觉,辛辛苦苦做一个产品,给用户免费用,还要尽量让用户免费用得比付费的都爽。

以上五点相互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共同造就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软件行业的产品经理的差异。比如为了给用户极致的体验,我们需要做很多数据分析,而数据分析的基础在于互联网、软件产品的虚拟特性,可以大量地记录用户的各种行为数据,这是传统行业很难做到的。又如正因为是新兴市场,所以产品不成熟、用户不成熟,于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需求变化快,项目中不可控的因素增多,使得敏捷方法备受推崇。

  1. 哥乔斯早在其著作《产品经理的第一本书》的最后一章“产品管理终将走到尽头?”里谈到各界对产品经理、产品管理制度的质疑,提出产品经理制度仍需要不断修正,并指明了三大变化方向:产品管理团 、事业单位经理的任用、更专业取向。

产品管理团队顾名思义是用团队的力量来代替单一的产品经理。

任用事业单位经理的制度则是从项目管理团队的概念发展出来的,把产品强调为一个事业单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事业部,而产品经理也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事业部的总经理,区别在于总经理有了更大的权力。

更专业取向则可以用下面这段摘录的文字说明: 由于企业分派给产品经理的责任愈来愈多,有的公司开始质疑——对产品经理一个人来说,这样的负担是不是已经难以负荷。结果造成现在出现缩减产品经理的责任,让他更为专业化的趋势。至于要求产品经理专注的方向,则因公司或行业类别而不同…… 有时高科技企业会采取类似的做法,让产品经理专心处理产品在工程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而把大部分营销决定交给另外的职能单位来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可能会变成产品技术/应用方面的专家,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支援、协助销售人员—— 至于了解市场和从市场了解产品利益等工作,则另有他人代劳。像这样把营销功能和产品开发活动分开来处理的做法也有风险:产品经理将失去和顾客间的联系,而且会因为对产品太过熟悉,以致丧失判断上的客观性。不管企业想用怎样的专业取向,以便产品经理更容易地管理他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请记住这个职位当初是为何而设——想要更了解产品与它面临的竞争情况,最终目的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

  1. 管理并不是公司的管理层,如总裁、总监、经理们才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每个人必备的生存技能,只是每个人可以掌控的资源不同,所以需要管理的对象也不同。 当资源充分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正确地做事很重要”,事实也确实如此,比如被分派了某个重要任务时,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好这件事。而一旦资源出现了瓶颈,“做正确的事”就立刻变得更重要了。管理的能力,其实就是“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事情做成”的能力。产品经理资源不足(信息、时间、人员、资金)需要学会分配资源、管理资源。

  2. 招聘用语解读

alt

  1. 应聘这类职位主要看面试,要是我来做面试官,最在乎的是应聘者有没有激情,是否够机灵、好学,逻辑思维是否清晰,沟通表达是否顺畅等。我可能会问应聘者这样一些问题,比如“谈谈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一个产品,它解决了什么问题,要是你来改进,打算怎么做?”;“看电视/书/电影么?举个例子分析一下它的目标用户。”;“说说你是怎么准备这次面试的。”产品经理其实算一个非技术的职位,相应的面试经验到处都是,就不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