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学期时候我是和两个学长组队,其中一个是数学系,另外一个也很强,我那会儿代码能力不太行,思维还可以。
然后比赛的时候,最开始我们分开读题,他俩谁先看到签到题谁写,如果需要讨论就找我,不需要的话我就会持续读题(一般读完题我会把每个题的意思,重点,样例解释勾画出来或者写在题册上)。
从第二/三题开始我们会有比较多的讨论,但是也是三人双线程,就他两一人开一个我负责听他们的思路对不对,有的时候也提供一些思路。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按照个人擅长的分题,像数学味比较浓的题就给数学系那个学长,动态规划一般是我写,其他题就是商量了之后他两谁手上没别的题谁写。如果说出现卡题再把之前基本没有参与这个题讨论的那个人拉进来让他看思路对不对,因为这个时候他可能错误的思路还没有被带着跑。
直到把基本差不多的题搞完了,然后进入艰难的时候,就会三个人疯狂讨论一个题,做得出来就做,做不出来这场可能就没了。
我们三个人当时的知识结构大概是基本的知识都差不多会,至少每个知识点都有两个人覆盖,难一点的可能暂时还没学出来,或者只有一个人会 ,那半年打了两场邀请赛,一个铁一个银。
大二上学期当时我们区域赛调整队伍来着,就导致我两场区域赛队友情况都不一样。
第一场也是跟两个学长,其中有一个特别强(算是我校那一年年最强的一个学长),模式和之前差不多,不过更像是超强的学长单开,我和另外一个学长两个人开一个题。
另一场是一个同级同学还带了一个oi学弟,然后那个同学他性格比较轴,我们之前磨合的时候就说过这个问题,没想到打比赛的时候真的出事了他盯上了一个全场没人过的题就觉得自己的算法打打补丁就可以搞……然后那场比赛开始半小时之后就相当于他没了双击查看原图我就带着学弟一个一个读题,重复着尝试开题->失败->开题的过程……一直到快四个小时的时候才开了一个好像能做的题,在封榜之后20分钟搞别了爆零的局面,那场打得不好,不要借鉴,大家打比赛的时候还是要学会放弃。(我那场尝试开了7个题……只有最后一个会做。。。。。)
大二上学期我们拿了两个铜,然后大二下学期开始队伍稳定,我+学长+学弟,基本模式开始比较固定(哪怕中间换过一次学弟),学长一号位,我二号位,我们两换着写代码,学弟三号位,我主要负责动态规划和图论,偶尔在学长无法分身需要做一些杂题,队友做数据结构还有数学还有其他(有的时候他能写的动态规划和图论他也写,就看谁拿到那个题吧,一数学的题他做知识点的题,我做相关思维题)。学弟负责一起讨论和debug,学弟有的时候也能贡献题目思路,如果我们三个人开场一人遇到一个比较简单的题,那么学弟也能写一个。
大二下学期邀请赛拿了一个铜,跑去隔壁四川蹭省赛拿了银,大三上学期两场区域赛一银一铜,然后ecfinal因为开场就开始卡题打铁了。。。。 。。。
大二的时候有一场比赛很特别,是那年的陕西省赛,那场我和我学长又拆开了,和与我同级的两个同学组队(其中一个就是之后带我起飞的队友),那会儿三个人水平大概差不多,于是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三开局面,除了最后开不出来题了,都是一人手里一个题,但是也有还比较多的互相讨论,其实事后想想这场比赛打得很险,是恰好没有卡题,要是卡了怕是要雪崩……那场省赛我们拿了亚军,虽然如此,我还是不推荐三线程模式(之后训练试过,觉得真的太不稳定。)
然后就来到了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这个赛季,当时学长退了,然后我本来也不想打了(大三上那个银牌已经算是达到个人目标),但是当时和我同级的小伙伴没有队友了还想打(而且还很大腿),下一级最好的一个队担所有的出成绩压力还是比较难,于是就和同级小伙伴组队再加了一个学弟打了一个赛季。
由于队友比较强,我这个二号位在组队赛中写代码的频率也大大降低……大四两场区域赛,最开始我们的方式是除了dp和图论都大腿写(包括签到题),然后dp和图论我来,学弟帮忙debug给思路,结果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连那场,队友切完签到,剩下的题都是数据结构数学之类的我写不了……然后队友一个人写七个题,写了四个小时之后,人累傻了......事后我们分析,如果前期那四个签到题(是的四个,那场比赛题很毒)分两三个给我,可能还能再出一两个题。于是一周后的沈阳我们就做了调整,队友写第一个签到我写第二个,然后队友第三个(这三个题都是无缝衔接,于是队友写的第三题获得一个fb),之后再正常按先双线程再单线程的模式开题,那场也很幸运的拿到了金牌。(之后十二月还打了一场ecfinal,但是因为那会儿大腿队友准备考研,我也在考研和弃考边缘反复横跳,比赛开始没多久就出现我用一个假算法带翻全队……搞了两个小时才发现算法不对……然后就只有一个铜,菜死了。。。。。。那场学弟对我那个算法诸多怀疑,但是又没有举出反例。。现在想想就算是直觉也应该多相信一点那段时间训练水平最高的学弟的直觉的。)
卡题的时候,还有有的问题拿不准的时候一定要问队友
我记得我第一场区域赛就出现这么一个问题:
一个几何题,算某个封闭曲线和多边形交的面积,我都推出来那个曲线方程了,但是高中数学还给老师没看出来是圆,学长问我:是圆么?我:不知道。然后我们就放弃了…………
其实当时再问一下另外一个队友或者多化几步就能看出来了,结果。。。就轻易放弃了,错失银牌……
大概的故事就是这样,我觉得大家可以在训练里多尝试,然后找到适合你们三个人的,因为每个队伍都会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性格,会面对不同的现场情况和不同的比赛状态,总的来说就是多总结灵活应变。
回忆起这些故事还挺感慨的,一步一步走过来感觉几乎每一场比赛都有一些场景历历在目。说句的真心话,没有哪一场比赛是完美的,但是我们也确实在进步,没有遗憾,也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