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了 设备, 有了通信链路,那我们如何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基本原理:
-  电路交换: 每次会话预留沿其路径(线路) 所需的独占资源–电话网 
-  分组交换: 数据以离散的数据块通过网络 来发送 
电路交换
基于电话网的交换原理
-  网络资源比如宽带被分片 
-  多路复用(Multiple Access) 
-  分片分配到会话 
-  分片没有被会话使用的情况下,分片空载 (不共享) 
-  电路级性能(有保证) 
-  要求呼叫建立–建立一个专门的端到端线路(意味着每个链路上预留一个线路) 
-  链路带宽分片的方式 -  频分-frequency division FDMA 将频率分割 
-  时分-time division TDMA 将时间分割 
 
-  
分组交换
和电路交换相比
不会:
- 带宽分片
- 独占分配资源
- 资源预留
每个端到端的数据流被划分成分组
-  所有分组共享网络资源 
-  每个分组使用全部链路带宽 
-  资源按需使用 
资源竞争:
-  资源需求总量可以大于可 获得资源的总量 
-  拥塞: 采用分组队列, 等待使用链路 
-  存储转发: 分组每次转发1站 • 在1个链路上传输 - 每经过1个链路转发1次
- 转发分组前,要求收到完整分组
 
比较分组交换与电路交换
假设:
-  用户共享1 Mbps 的链路 
-  每个用户: - 活动期传输率100 kbps
- 只有10%的时间活动
 
-  电路交换: 10 users 
-  分组交换: - 如果35个用户
- 10个以上活动用户的概率小于 0 .0004
 
分组交换是最后的赢家吗?
- 优点:    - 适合大量的突发数据传输
- 资源共享
- 简单, 不需要建立连接
 
- 缺点:    - 过渡竞争导致分组延迟与丢失
- 需要可靠数据传输、拥塞控制协议
 
问题: 如何提供电路级的性能?
- 对于音视频的网络应用需要带宽保障,仍然是1个没有解决的问题
分组交换网络的分类
数据报网络: TCP/IP
-  分组目的地址决定下一跳 
-  会话期间路由可以改变 
-  比方: 驱车逐段问路 
虚电路网络: X.25,FR,ATM(面向连接)
-  每个分组有1个标签 (虚电路号,virtual circuit ID), 标签 决定下1跳 
-  连接建立时确定固定的路径, 并且将保持于整个会话期间 
-  路由器必须为每个连接维护状态信息 
对电路交换原理和分组交换原理总结到这里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48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64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