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n()函数即主函数,是一个前台线程,前台进程是程序中必须执行完成的,而后台线程则是java中所有前台结束后结束,不管有没有完成,后台线程主要用与内存分配等方面。

前台线程和后台线程的区别和联系:

1、后台线程不会阻止进程的终止。属于某个进程的所有前台线程都终止后,该进程就会被终止。所有剩余的后台线程都会停止且不会完成。
2、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前台线程修改为后台线程,方式是设置Thread.IsBackground 属性。
3、不管是前台线程还是后台线程,如果线程内出现了异常,都会导致进程的终止。

4、托管线程池中的线程都是后台线程,使用new Thread方式创建的线程默认都是前台线程。
说明:
应用程序的主线程以及使用Thread构造的线程都默认为前台线程
使用Thread建立的线程默认情况下是前台线程,在进程中,只要有一个前台线程未退出,进程就不会终止。主线程就是一个前台线程。而后台线程不管线程是否结束,只要所有的前台线程都退出(包括正常退出和异常退出)后,进程就会自动终止。一般后台线程用于处理时间较短的任务,如在一个Web服务器中可以利用后台线程来处理客户端发过来的请求信息。而前台线程一般用于处理需要长时间等待的任务,如在Web服务器中的监听客户端请求的程序,或是定时对某些系统资源进行扫描的程序

后台线程:
指为其他线程提供服务的线程,也称为守护线程。JVM的垃圾回收线程就是一个后台线程。 前台线程:是指接受后台线程服务的线程,其实前台后台线程是联系在一起,就像傀儡和幕后操纵者一样的关系。傀儡是前台线程、幕后操纵者是后台线程。由前台线程创建的线程默认也是前台线程。可以通过isDaemon()和setDaemon()方法来判断和设置一个线程是否为后台线程。

volatile

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变量保证了可见性,没有保证其原子性。可见性:被volatile修饰的变量是公共的,是所有线程共享的,一旦某个线程对其进行修改,其他线程就能看见。非原子性:也就是非synchronized的,那么也就是没有对它加锁,所以当一个线程访问时,其他线程也可以访问,这样就不会造成线程的阻塞

同步方法

sleep()
sleep() 方法需要指定等待的时间,它可以让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在指定的时间内暂停执行,进入阻塞状态,该方法既可以让其他同优先级或者高优先级的线程得到执行的机会,
也可以让低优先级的线程得到执行机会。但是 sleep() 方法不会释放“锁标志”,也就是说如果有 synchronized 同步块,其他线程仍然不能访问共享数据。
wait() 方法需要和 notify() 及 notifyAll() 两个方法一起介绍,这三个方法用于协调多个线程对共享数据的存取,所以必须在 synchronized 语句块内使用,也就是说,
调用 wait(),notify() 和 notifyAll() 的任务在调用这些方法前必须拥有对象的锁。
wait() 方法与 sleep() 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wait() 方***释放对象的“锁标志”。当调用某一对象的 wait() 方法后,会使当前线程暂停执行,并将当前线程放入对象等待池中,
直到调用了 notify() 方法后,将从对象等待池中移出任意一个线程并放入锁标志等待池中,只有锁标志等待池中的线程可以获取锁标志,它们随时准备争夺锁的拥有权。
当调用了某个对象的 notifyAll() 方***将对象等待池中的所有线程都移动到该对象的锁标志等待池。
yield()
yield() 方法和 sleep() 方法类似,也不会释放“锁标志”,区别在于,它没有参数,即 yield() 方法只是使当前线程重新回到可执行状态,
所以执行 yield() 的线程有可能在进入到可执行状态后马上又被执行,另外 yield() 方法只能使同优先级或者高优先级的线程得到执行机会,这也和 sleep() 方法不同。
join() 方***使当前线程等待调用 join() 方法的线程结束后才能继续执行

线程池

1、newCachedThreadPool:用来创建一个可以无限扩大的线程池,适用于负载较轻的场景,执行短期异步任务。
(可以使得任务快速得到执行,因为任务时间执行短,可以很快结束,也不会造成cpu过度切换)
2、newFix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固定大小的线程池,因为采用无界的阻塞队列,所以实际线程数量永远不会变化,适用于负载较重的场景,对当前线程数量进行限制。
(保证线程数可控,不会造成线程过多,导致系统负载更为严重)
3、newSingleThreadExecutor:创建一个单线程的线程池,适用于需要保证顺序执行各个任务。
4、newScheduledThreadPool:适用于执行延时或者周期性任务。

Lock锁:

首先lock()方法是平常使用得最多的一个方法,就是用来获取锁。如果锁已被其他线程获取,则进行等待。
tryLock()方法是有返回值的,它表示用来尝试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则返回true,如果获取失败(即锁已被其他线程获取),则返回false,也就说这个方法无论如何都会立即返回。在拿不到锁时不会一直在那等待。
tryLock(long time, TimeUnit unit)方法和tryLock()方法是类似的,只不过区别在于这个方法在拿不到锁时会等待一定的时间,在时间期限之内如果还拿不到锁,就返回false。
    如果如果一开始拿到锁或者在等待期间内拿到了锁,则返回true。
ReentrantLock:ReentrantLock是唯一实现了Lock接口的类,并且ReentrantLock提供了更多的方法。
ReentrantReadWriteLock里面提供了很多丰富的方法,不过最主要的有两个方法:readLock()和writeLock()用来获取读锁和写锁。
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有一个线程已经占用了读锁,则此时其他线程如果要申请写锁,则申请写锁的线程会一直等待释放读锁。
如果有一个线程已经占用了写锁,则此时其他线程如果申请写锁或者读锁,则申请的线程会一直等待释放写锁。

 * 阻塞队列:当尝试向满队列添加一个元素或者从空队列中删除一个元素会导致线程阻塞
 * ArrayBlockingQueue
 *         底层采用数组实现阻塞队列,必须为队列指定容量或者可选的公平策略来创建
 * LinkedBlockingQueue
 *         底层采用链表实现阻塞队列,可以创建无边界的或者有边界的LinkedBlockingQueue
 * PriorityBlockingQueue 优先队列
CyclicBarrier(栅栏):可以让一组线程等待其他线程。 CountDownLatch(闭锁): 可以让一组线程等待某个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