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宙Slogan是
『想做你手机里最好用的播客客户端』播客,在中文语境下一直是个小众的存在,大众印象还停留在喜马拉雅FM上各种怪力乱神的养生节目。实际上在英文语境下,Podcast不只是我们听到的『冬吴同学会』这样的1对1自由对谈的形式,还包括了各种新闻、故事、文艺、影音、广播剧等一切除了有声书之外的音频节目。Podcast受众也相当广泛,互联网创投圈的Kevin Kelly , Peter Thiel 都是Podcast的忠实受众问题是,喜马拉雅一家独大,小宇宙有哪些机会?本文从小宇宙的产品设计、播客赛道分析、工具产品的社交怎么做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欢迎留言区讨论
怎么把做好小而美的工具?小宇宙有答案
播客APP想要打造壁垒,做出差异化,可以有以下方向:
-
社交与社区互动
-
鼓励UGC文化(低门槛使得大量用户大量生产内容,自己播或次生内容:评论、动态)
-
极致用户体验,产品独特调性
-
平台自制和独家内容
-
精细用户群体细分或分层,精准推荐
即友,播客文化爱好者,泛音频消费者:上下班地铁族,堵车族年龄在20-35岁其他播客的用户群:还包括听书用户,英语学习者海外播客用户群:精英新中产
传播渠道:
现在还处于内测期,邀请制,在媒体上的宣传也不多。朋友邀请内测,V2ex,微博小v ,少数派等评测上线一周不到微博已经有近1200名粉丝,归功于很多主播的自发宣传和即刻用户自来水。竞品:
-
苹果podcast
-
喜马拉雅,荔枝FM,蜻蜓FM等泛用型音频知识平台APP
-
海外的pocket casts等
-
泛音频竞对:audible,得到,微信读书的听书
-
播客与播客之间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的关系,毕竟每个博客的时间都是相对很长的,用户同一时间只能听一个播客
产品亮点:
来自媒体和种子用户的反馈基本上都是正向的。个人体验下来也确实亮点界面干净:-
内容介绍页排版精美
-
现在没有以后应该也不会有大面积的广告
-
每个播客节目有自己专属的主题颜色,从评论区域介绍到播放器界面都是统一与之相关的颜色
-
可用OPML格式导入其他平台的音频,解决了跨平台的痛点。
-
评论成本低,评论的设计与网易云音乐APP早期设计异曲同工,目前已经初步展现出同好的氛围。
-
通过一个播客去关注别的用户来发现新的播客,具备了社交推荐的雏形。“我喜欢的主播 喜欢了我喜欢的主播”
-
打点功能鼓励用户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看到这条评论的用户又可以点击跳到相应的时间点听到相应的内容。这解决了三个痛点:判断值不值得听,笔记,分享互动(应该是参考了YouTube的设计)
-
用户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评论区与作者互动了。别的产品不是没有评论区,而是根本没有互动的氛围。有位朋友之前听BYM的时候有问题还要发送邮件或者微博留言,所以这也是解决了一个痛点。
播客赛道——小赛道的大问题
播客赛道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有比较大的问题,包括商业模式不成熟,变现困难,内容小众,难以养活主播的问题。
播客商业化的模式:
-
知识或者内容付费,
-
播客内置广告,(开屏、前贴片、插屏、banner、信息流)
-
品牌播客,
-
播客带货,
-
打赏,
-
播客线下活动门票
现在高质量的播客能做到周更的,日更的本来就少,盈利上更是困难不少:
-
受创意模式限制,广告效果差,用户量小。广告分成少
-
知识付费-->付费课程?知识付费整体的增长都在放缓。
-
会员制,用95%的免费内容吸引5%的付费用户。免费的精品已经很多了,用户没有足够的理由付费
所以现在全职做播客的人很少,多数是用爱发电。
对于平台来说,自制内容需要大V、成本、品牌、好几年的时间积累。这些天时地利即刻团队都不具有。而最初做知识付费尝试的喜马拉雅至少在内容上有大量的可以变现的积累(易经,吴晓波)可以养活免费的UGC内容,而且也在逐渐打压中。
-
英语学习类(友邻优课、每日英语听力,英语流利说..)
-
综合型PUGC平台(喜马拉雅、蜻蜓FM:人文历史生活、荔枝FM:有声小说相声)
-
知识付费专业PGC(得到、中读、看理想)
-
纯播客工具型APP,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访问苹果的Podcast服务总是不太方便,但是海外的播客文化还是相当流行的,也有大量的专业podcaster生产标准化的内容。因此海外的播客工具竞争也很激烈(Podcast)
-
此外还有音乐APP的电台(网易云音乐的电台、Spotify,分别植根于社区UGC土壤和资源)
-
版权:播客没有严格的版权限制和规范。而音乐圈里盗版、抄袭可是相当严重的。
-
生产模式:音乐有大型的唱片公司、选秀和全民K歌也让人人都能生产音乐,几千粉都会有MCN机构找上门。但播客目前没有成熟的产业链,也更多是创作者自行购买设备、录制、剪辑。在流量扶持上,国内少有专门扶持Podcaster大机构,更多仰仗于喜马拉雅等平台推荐并分发流量。而用户互动方面,也是Podcaster自行组织线下活动。
-
盈利模式:音乐靠卖唱片可以养活一干大明星和唱片公司。播客却几乎没有付费的,收入来自于平台广告抽成、用户打赏。
-
场景:由于时长限制,听众可以在睡前、打扫卫生、走路、沐浴、坐地铁、等公交、开车时收听博客。二者都与时间共生
小宇宙APP的用户价值是什么?
对音频内容赛道有了初步了解后,回到产品本身,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最好的播客客户端』吗?当用户考虑要不要使用新的产品时,俞军给出了一个基本公式:用户价值 = 新用户体验 - 旧用户体验 - 替代成本小宇宙显然已经把新用户体验做得很不错了,作为工具的播放器功能已经完备且流畅。替代成本也降到最低了,用户只要在一个平台上订阅就可以一键导入。但问题是:旧的用户体验可以被替代吗?喜马拉雅等平台有自己独家的『每天听本书』,用户暂时无法完全用泛用型的小宇宙来替代喜马拉雅。新用户体验=90分
旧用户体验=70分
替代成本=0
90-70-0 = 20,虽然小宇宙已经很努力了,但用户价值也只有20分所以对于国内的听众来说,小宇宙自己不生产内容,就永远只是喜马拉雅的补充。
那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一个内容平台需要做的:
-
降低生产门槛
-
激励与扶持,激励分为社交激励,社会激励和交易激励
产品设计一些可能改进的地方:单集虽好,可是注意力有限,依然要强化播放列表管理,下载管理和播客推荐流:
-
有一些播客前后是有关联的,或者需要从前往后听的,那么单集推荐流就非常不适合这类型播客,加入专辑一键下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订阅处缺少了播客详细介绍的入口,订阅流最终会淹没更新频率低的播客,而那些可能才是用户真正喜爱的常听的。所以在订阅流之外,还是一新增一个tab把library放下面。
-
导入节目移到『个人』的一级菜单,进一步降低替代成本
社交的想象空间
-
在朋友邀请内测的时候,就顺便在小宇宙上互相关注,形成早期用户关系链。
-
在一些好的播客内容上,我可以随时按『赞』,并把想法分享到给动态给我的朋友们看,他们可以赞我的想法并评论。就像把公众号点在看分享到【看一看】,和写微信读书笔记 一样。
-
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从关注变成加好友,形成播客的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