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自己经历和咨询我的朋友来看,打工人一般都踩过这5个职场大坑,知道有坑是避免踩坑的第一步。
校招生即将步入社会成为打工人,这将成为你的职场锦囊。

从时间维度而言,我等打工人容易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和不会从长远角度看问题;
从观点立场来看,打工人常常没有站在老板层面想问题;
从效果衡量来看,打工人会忽略ROI(投入产出比);
从思维层面来看,打工人也容易忽略抓主要矛盾。
下面分别简要讲讲。

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

不管社招还是校招面试,我都喜欢问问职业生涯规划。

这事情一点都不虚,很重要,你去一个地方总得有目的地,要输入目的地去导航,怎么到了工作中,就没有规划,没有目的地了?

大部分人对待工作的目标和规划,就只有简单两个字:赚钱。要赚多少钱?要做出什么成绩才有这些钱?什么时候完成?不知道,没想过,或者觉得想了也白想。这也是造成很多人职业生涯瞎折腾的原因。

我毕业工作至今6年,即将进入第7年,一路也折腾了很多,尤其3-6年这3年,无比折腾,城市都换了三次。有不少人也觉得我瞎折腾,但其实我一直没有偏离我自己的规划。

规划对我来说是一种习惯,大一第一天开始我就天天琢磨大学毕业要干嘛,大一我把所有大学生能发展的领域全试了一遍,大二时候确定目标,大四毕业要去个巨头公司工作,然后就围绕这目标折腾。
毕业入职腾讯前我也想好了大致的规划,三年成为核心骨干产品经理,30岁以前达到产品负责人/产品总监,后面的规划就先不说了,等我实现了再来告诉大家哈哈。

所以之前几年在不了解我的人看来我在瞎折腾,其实我是在尽力往一个目标看齐:30岁前做到产品负责人。
折腾过程其实十分痛苦,不建议大家像我一样瞎折腾。但至少我心里一直是很明白自己在干嘛的,感觉前方一直有个明灯照亮我。

而很多人就是缺乏一个具体的、明确的、可行的规划,导致职业发展慢慢就乱套了。

要是大家感兴趣我后面可以写个文章详细讲讲怎么做规划。那么,你有职业生涯规划吗?欢迎留言分享!

二、不会从长远角度想问题
这个情况在大家遇到工作瓶颈或者跳槽时候尤其明显,只会从当下的岗位和收入、环境出发想问题,没有尝试站在几年后去思考。

不少朋友常常找我咨询面试和offer选择,其中offer选择上主要提到这几个offer薪酬如何、职级如何,我往往会反问一句,那你觉得这几个offer,如果你入职了,三四年后会如何?基本上对方都会哑口无言。

做不到很长远的看问题,至少要能做到站在三年后看问题。大部分互联网公司发期权,都是让你四年拿完,那既然你要考虑offer,是否也该想想三四年后你拿完了这些期权,会是神马样子?

而且我发现一个现象,人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往往落后实际情况至少5年。比如,现在还很多人觉得深圳女多男少,男女比例3:7,但那是1985年的数据了。深圳早就男多女少了。比如,现在还很多毕业生觉得产品经理改变世界,会因一个已经沦为行业笑柄的公司给产品offer而考虑放弃一个飞速成长如日中天企业的运营offer(当然,被我劝阻了)。

在17年时候,加入字节之前,美拍的offer我也拿过,当时美拍的日活是抖音+火山的总和,给的薪酬总包更多,我还不用换城市跑去北京,但我选择了字节,在字节和美拍的对比上就是基于我对长远的思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我知识星球提问,明晚直播中给大家详细复盘当时的思考)。我也很庆幸当时的选择。

而17年底,有朋友同时拿到一个腾讯不错的团队的offer,还有字节跳动某核心团队的offer,从当时两个公司和offer的对比而言,确实腾讯的更出色,我说服他选择字节的理由也不足,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腾讯。

结果最近两年他时不时跟我说后悔当时没听我的,而据我了解当时字节那个岗位上入职的人,现在的职级、权责、薪酬总包,远高于我这位朋友。

所以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长期思维,多从几年后反推当前的决策。

三、不会从老板层面想问题
老板想问题的角度跟你是不一样的,要学会换位思考。

举个例子。最近我在考虑使用某家的拉活接入,负责这个事情的我团队的同学在跟我讨论这个事情时候说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这个事情接了,那我拉活xxx万的KPI就完成了”。

他说得也没错,也反映了这个同学对KPI完成很重视很有责任心,但美中不足的是,他没有从老板的层面想问题。对我老板而言,拉活,是提升DAU、MAU的手段之一,他要考虑的是,每种手段能提升多少,离集团目标还有多远,要付出怎么样的成本。对我而言则是需要完成的闭环数据,好让我衡量这件事ROI,再跟我老板谈争取资源。

但他只是提供了证明这件事可能能拉xx万日活,没有给我完整数据,更没有去考虑这件事在对齐集团目标中的作用。如果他能进一步站在我和我老板的层面去思考,给齐我相关数据辅助我决策和汇报,我会更加欣赏他。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老板好像置若罔闻,因为你自己做了你自己觉得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老板认为要做的事情。

四、常常忽略ROI
很多人平时做事都没有计算ROI的意识。
不是说你花了公司的钱搞个活动才要计算ROI,平时做个需求,也该评估投入的人力、时间以及产出的效果等。不过很多人即使评估了,也没有能力去判断怎么样算高怎么样算低。

比如之前我跟快手几个中老年网红合作,当时负责的同学并没有去思考清楚ROI。我告诉他我能接受比信息流投放更高的拉新成本,毕竟这是品牌宣传的尝试,高50%我都能接受。但最后从合作的价格到拉新的人数都严重不符合我预期,准备工作也严重不足。

事后分析来看,我觉得他这事情上的主要问题在于。他把吩咐的事情做了,但没有去深入思考过产出质量和投入的成本,他思考和行动的点围绕的不是提高合作的ROI,让未来可以持续下去,而是这个合作表面看起来要做的几件事,而且做完就算,没有算清楚账。

不过预判ROI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需要对业务有很深的思考和一定的经验,但至少,先有一个ROI思维,时刻牢记ROI,想问题会更加深入更加本质。

五、不会抓主要矛盾
其实中学政治就已经教过大家了,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但很多人都忽略了。
大家都听过,健康是1,财富、事业之类的是0,没有1,后面的一串0就没有意义。那么你有想过,对事业而言,这个1,当前是什么吗?真的有重视这个1吗?

比如在不少offer咨询里面,每个人都会说自己最看重未来的发展高度,但在实际思考里面,又常常会因各种次要因素乱了自己的决定。一个典型case,一个朋友犹豫要不要接字节的offer,但他要离开现在的城市加入北京,他很为难。不过他说自己最在意的是发展的速度,希望加入一个高速成长的公司和团队。

这里就是自己没有思考清楚,到底当下自己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想要的是什么。

如果觉得自己目前或者未来几年最需要的是发展足够迅速,那就去思考手上几个offer哪个最有利于高速发展,其他方面的作为次要考虑的点(不是不考虑,是指权重不高)。如果觉得城市很重要,要留在目前所在的城市,那实际上自己最想要的或者说主要矛盾不是高速发展,而是在目前的城市扎根。

哪个是主要矛盾,没有对和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看重的东西。但自己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想要什么,不要用看起来政治正确的理由,自己把自己忽悠了。

总结

这5个大坑我直到今天也常常在踩,分享给各位校招生们,希望你们进入职场后一路升级打怪少踩坑。
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需要校招的朋友、学弟学妹。

另外,校招进行中很需要几个小伙伴一路同行,我当年也是跟几个哥们一起校招,一起横扫大厂offer的。为了帮助各位同学,我也拉了校招奋战群,欢迎要参与校招的同学加入!

*可加微信:Thinkingyjj
*
加我微信请备注:名字-学校/公司-牛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