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链接
题目描述
小坤初始时有 根魔法棒。他可以进行任意次操作。每次操作是选择一根魔法棒,将其分裂成
根,其中
必须是一个正平方数(例如
)。他想知道是否能通过若干次操作,使得魔法棒的总数恰好为
。(
)
解题思路
由于 的范围非常大,我们无法通过动态规划或直接模拟来求解。这道题需要我们分析操作的数学本质,寻找一个
的解法。
1. 分析操作
- 初始状态:有
根魔法棒。
- 操作:选择
根魔法棒,替换为
根,其中
是一个正平方数 (
)。
- 效果:每次操作后,魔法棒的总数会净增加
根。
- 目标:总数达到
。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若干次操作,使得净增加的魔法棒总数为 。
2. 问题转化
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字 是否可以由若干个
的和组成?
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净增量”
:
- 如果
,
。净增量是
。这个操作不会改变魔法棒的总数,对达到目标
(如果
) 没有帮助。所以我们只考虑
的情况。
- 如果
,
。净增量是
。
- 如果
,
。净增量是
。
- 如果
,
。净增量是
。
- ...以此类推。
所以,问题变成了:数字 能否由集合
中的数相加得到?
3. 关键洞察:弗罗贝尼乌斯硬币问题
这是一个经典的“凑数”问题,也叫“找零问题”或“弗罗贝尼乌斯硬币问题”。
我们注意到,我们的“硬币”集合 中,包含了
和
。
一个重要的数论结论是:对于两个互质的正整数
和
,任何大于
的整数都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是非负整数)。这个最大不能表示的数被称为弗罗贝尼乌斯数。
对于我们的硬币 和
,
,它们互质。因此,任何大于
的整数都可以由
和
凑出来。
既然我们的集合
中有
和
,那么任何大于
的目标净增量
都是可以实现的。
4. 检查小数据
现在,我们只需要处理 的情况。我们可以手动检查哪些数是无法凑出的:
- 目标为 1: 无法凑出。
- 目标为 2: 无法凑出。
- 目标为 3: 可以 (3)。
- 目标为 4: 无法凑出。
- 目标为 5: 无法凑出。
- 目标为 6: 可以 (3+3)。
- 目标为 7: 无法凑出。
- 目标为 8: 可以 (8)。
- 目标为 9: 可以 (3+3+3)。
- 目标为 10: 无法凑出。
- 目标为 11: 可以 (3+8)。
- 目标为 12: 可以 (3+3+3+3)。
- 目标为 13: 无法凑出。
所以,无法凑出的净增量 的值是
。
5. 结论
如果 在这个“不可能”集合中,那么就无法达到。换言之,如果
在集合
中,答案是 "No"。
对于所有其他情况 (包括
,对应净增量为
),答案都是 "Yes"。
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et>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存储无法达到的n值
set<long long> impossible_n = {2, 3, 5, 6, 8, 11, 14};
int t;
cin >> t;
while (t--) {
long long n;
cin >> n;
if (impossible_n.count(n)) {
cout << "No" << '\n';
} else {
cout << "Yes" << '\n';
}
}
return 0;
}
import java.util.Scanner;
import java.util.Set;
import java.util.TreeSet;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存储无法达到的n值
Set<Long> impossibleN = new TreeSet<>();
impossibleN.add(2L);
impossibleN.add(3L);
impossibleN.add(5L);
impossibleN.add(6L);
impossibleN.add(8L);
impossibleN.add(11L);
impossibleN.add(14L);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
int t = sc.nextInt();
while (t-- > 0) {
long n = sc.nextLong();
if (impossibleN.contains(n)) {
System.out.println("No");
} else {
System.out.println("Yes");
}
}
}
}
# 存储无法达到的n值
impossible_n = (2, 3, 5, 6, 8, 11, 14)
# 读取测试用例数量
t = int(input())
for _ in range(t):
n = int(input())
if n in impossible_n:
print("No")
else:
print("Yes")
算法及复杂度
- 算法:数论 / 模式查找。
- 时间复杂度:对于每组测试数据,我们只进行一次查找操作。
- 在 C++ 和 Java 中,我们使用
std::set
和TreeSet
,它们的底层是平衡二叉搜索树,查找时间复杂度为,其中
是不可能值的数量。
- 在 Python 中,我们使用元组
tuple
,查找时间复杂度为。
- 由于
是一个很小的常数(
),因此
和
都可以视为
。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
,其中
是测试数据组数。
- 在 C++ 和 Java 中,我们使用
- 空间复杂度:我们使用了一个数据结构来存储固定的几个不可能值,其空间占用是常数级别的,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