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描述
在河上有一座独木桥,一只青蛙想沿着独木桥从河的一侧跳到另一侧。在桥上有一些石子,青蛙很讨厌踩在这些石子上。由于桥的长度和青蛙一次跳过的距离都是正整数,我们可以把独木桥上青蛙可能到达的点看成数轴上的一串整点:0,1,……,L(其中L是桥的长度)。坐标为0的点表示桥的起点,坐标为L的点表示桥的终点。青蛙从桥的起点开始,不停的向终点方向跳跃。一次跳跃的距离是S到T之间的任意正整数(包括S,T)。当青蛙跳到或跳过坐标为L的点时,就算青蛙已经跳出了独木桥。

题目给出独木桥的长度L,青蛙跳跃的距离范围S,T,桥上石子的位置。你的任务是确定青蛙要想过河,最少需要踩到的石子数。

输入描述:
第一行有一个正整数L(1<=L<=10^9),表示独木桥的长度。
第二行有三个正整数S,T,M,分别表示青蛙一次跳跃的最小距离,最大距离,及桥上石子的个数,其中1<=S<=T<=10,1<=M<=100。
第三行有M个不同的正整数分别表示这M个石子在数轴上的位置(数据保证桥的起点和终点处没有石子)。
所有相邻的整数之间用一个空格隔开。

输出描述:
只包括一个整数,表示青
蛙过河最少需要踩到的石子数。

示例1
输入

10
2 3 5
2 3 5 6 7

输出

2

备注:
对于30%的数据,L<=10000;
对于全部的数据,L<=10^9。

题目解析:

题目一开始拿到手的时候,想到这是一道线性动态规划。
然后考虑数组的形态,因为需要判断石子的状态故我们选用一维数组。
有转移方程dp[i] = min(dp[i], dp[i - j] + vis[i])(dp[i] 表示第 i 个位置跳的最小石头数,vis数组判断当前位置是否有石子)

然后……看到那么大的数据愣是没写出来。

看了题解才知道这道题是离散化+dp

这是第一次在题目里碰到过离散化,大家可能都听过离散化,大概知道就像数轴里的每个点,一个个分散的意思,但是要放在这道题目里要怎么去运用呢?

  1. 观察数组范围。
    这道题中青蛙可以跳的范围1<=S<=T<=10,石子个数1<=M<=100,属于很小的数据;反观桥长L<=10^9,数据很大。
    桥的距离很长,但是石子少,可得出结论:两颗石子之间可能存在很远的距离。
    而这道题中离散化的作用就是要 将超长区间压缩但转换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对相同。
  2. 确定离散化压缩的具体数值。
    本题最大的S×T的取值是9×10,也就是说让任意两个距离大于90的石头距离为90即可。
    同理,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大于S * T,直接把距离压缩成S * T。

代码

特判S==T :算出位置能被s整除的石子个数;若不等离散化。
因为起点确定,终点不确定,故可逆推。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2e5 + 5;
int l, s, t, m, dis;
int a[maxn], dp[maxn], vis[maxn];

int main() {
  cin >> l >> s >> t >> m;
  for (int i = 1; i <= m; i++) cin >> a[i];
  if (s == t) {       //特判,直接计算位置能被S整除的石子个数
    int ans = 0; 
    for (int i = 1; i <= m; i++)
      if (a[i] % s == 0) ans++;
    cout << ans << '\n';
    return 0;
  }
  sort(a+1, a+m+1);   //排序石子位置 
  int len = s * t;    //设定离散化长度
  for (int i = 1; i <= m; i++) {
    int d = a[i] - a[i-1];
    if (d > len) d = len;    //两石子距离超过S*T就压缩为S*T 
    dis += d;         //算出离散化后的桥总长 
    vis[dis] = 1;     //当前位置状态为1(1有石子,0为无) 
  }
  for (int i = dis; i >= 0; i--) {
    dp[i] = 100;
    for (int j = s; j <= t; j++)
      dp[i] = min(dp[i], dp[i+j] + vis[i]);
  }
  cout << dp[0] << end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