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
1.什么是需求分析?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需求分析是当前软件工程中的关键问题,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在可行性分析的
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确定用户需求。准确地回答 “系统必须做什么?” 的问题。获得
需求规格说 明书。还涉及到软件系统的目标、软件系统提供的服务、软件系统的约束和
软件系统运行的环境。它还涉及到这些因素和系统的精确规格说明,以及系统进化之间的
关系。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包括:
(1)抽取需求 分析现行系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获取足够多的问题领域的知识,需求
抽取的方法一般有问卷法、面谈法、数据采集法、用例法、情景实例法以及基于目标的方
法等;还有知识工程方法,例如,场记分析法、卡片分类法、分类表格技术和基于模型的
知识获取等 。
(2)模拟和分析需求 需求分析和模拟又包含三个层次的工作。首先是需求建模。需求模
型的表现形式有自然语言、半形式化(如图、表、结构化英语等)和形式化表示等三种。需
求概念模型的要求包括实现的独立性:不模拟数据的表示和内部组织等;需求模拟技术又
分为企业模拟、功能需求模拟和非功能需求模拟等。
(3)传递需求 传递需求的主要任务是书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4)认可需求 就是对需求规格说明达成一致,其主要任务是冲突求解,包括定义冲突和
冲突求解两方面。常用的冲突求解方法有:协商、竞争、仲裁、强制、教育等,其中有些
只能用人的因素去控制。
(5)进化需求 客户的需要总是不断(连续)地增长, 但是一般的软件开发又总是落后于客
户需求的增长,如何管理需求的进化(变化)就成为软件进化的首要问题。对于传统的变化管理过程来说,其基本成分包括软件配置、软件基线和变化审查小组。当前的发展是软件
家族法,即产品线方法。多视点方法也是管理需求变化的一种新方法,它可以用于管理不一致性, 并进行关于变化的推理。
2.等价分类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根据程序的输入特性,将程序的定义域划分为有限个等价区段——“等价类”,
从等价类中选择出的用例具有“代表性”, 即测试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价于对这一类
其他值的测试。如果某个等价类的一个输入数据(代表值)测试中查出了错误,说明该类中
其他测试用例也会有错误。
1、 (15 分)什么是软件复用?分析说明为什么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软件复用是将已有的软件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系统,以达到提高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与效
率,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
可复用的软件成分—称为可复用构件(Reusable Component),从旧软件中提取,也可以专门为复
用而开发。
面向对象方法之所以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是由于它的主要概念及原则与软件复用的要求十
分吻合。支持复用的 OO概念与原则是:对象与类、抽象、封装、继承与一般——特殊结构、整合
与整体——部分结构、粒度控制、多态性。
对象与类:OO 方法用对象描述问题域中的事务,并用类作为同种对象的抽象表示。类是系统
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符合可复用构件所应具备的那些特性:完整性、独立性、可标识性、一般性、
抽象、封装:尤其是 OO方法的对象封装性,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15分)简述结构化方法的组成,并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任务、功能及描述方式。
结构化方法由 SA 法 (Structured Analysis) , SD 法 (Structured Design) 和SP法 (Structured
Program)组成。
SA,SD,SP 法相互衔接,形成了一整套开发方法。若将 SA、SD 法结合起来,又称为结构化
分析与设计技术(SADT技术) 。
结构化分析(SA)阶段的任务是: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确定用户需求,准确
地回答 “系统必须做什么?”的问题,获得需求规格说明书。描述方法为 DFD 图、数据词典及加工小说明。
结构化设计 (SD) 阶段的任务是: 将分析阶段获得的需求说明转换为计算机中可实现的系统,
完成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数据结构和程序结构,最后得到软件设计说明书。描述方式:模块图、流程图及 PAD图等。
结构化程序设计(SP)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软件设计,选择程序设计语言,编码实现具有良
好风格的软件系统。
1、简述软件测试的任务、目的与类型。
软件测试是一个为了寻找软件错误而运行程序的过程。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一个好的测试用例是指很可能找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用例。一个成功的测试是指揭示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软件测试主要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大类。
2、简述软件工程目标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软件工程的目标就是建造高质量的软件。但是目前的软件开发面临着许多问题:(1)对软件开发成本和进度的估计常常很不准确。(2)用户常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不满意。(3)软件产品的质量往往靠不住。(4)软件常常很难维护。(5)软件常常缺乏适当的文档资料。(6)软件开发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计算机应用迅速普及深入的趋势。(7)软件成本在计算机系统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
3、简述软件开发过程、每个里程碑的提交物。
3.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1)可行性研究,做初步的需求分析工作,决定项目可行与否(2)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工程师必须了解软件的信息领域,以及需求的功能、行为、性能和接口。系统需求和软件需求均需文档化,并与用户一起复审。并提交需求分析报告。(3)设计,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软件设计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主要是对软件的数据结构、软件体系结构、界面表示及过程细节进行设计。设计过程将需求转换为软件表示,在编码之前可以评估其质量,所有设计均要文档化,它是软件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复审后提交相应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报告。(4)编码,把设计转化为机器可执行的程序。提交源程序清单。(5)测试,提交测试报告。(6)维护,提交维护报告。
4、简述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
4、简述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命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
(3)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6)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7)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 36.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解: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1)引言:说明编写本文档的目的;项目的名称、背景;本文档用到的专门术语和参考资料。
(2)可行性研究前提:说明开发项目的功能、性能和基本要求;达到的目标;各种限制条件;可行性研究方法和决定可行性的主要因素。
(3)对现有系统的分析:说明现有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工作负荷;各项费用支出;所需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所需要各种设备;现有系统存在什么问题。
(4)所建议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所建议系统的简要说明;处理流程和数据流程;与现有的系统比较的优越性;采用所建议系统对用户的影响;对各种设备、现有软件、开发环境、运行环境的影响;对经费支出的影响;对技术可行性的评价。
(5)所建议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说明所建议系统的各种支出,各种效益;收益投资比;投资回收周期。
(6)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说明法律因素,对合同责任、侵犯专利权、侵犯版权等问题的分析;说明用户使用可行性,是否满足用户行政管理、工作制度、人员素质的要求。
(7)其他可供选择方案:逐一说明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并说明未被推荐的理由。
(8)结论意见:说明项目是否能开发;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开发;对项目目标有什么变动等。
[解析]做软件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该软件项目是否能够开发,是否值得去开发,其中的问题能否解决,报告共分为八个基本内容。
37.系统设计的内容是什么?
解:系统设计阶段先从高层入手,然后细化。系统设计要决定整个结构及风格,这种结构为后面设计阶段的更详细策略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1)系统分解。系统中主要的组成部分称为子系统,子系统既不是一个对象也不是一个功能,而是类、关联、操作、时间和约束的集合。每次分解的各子系统数目不能太多,最底层子系统称为模块。
(2)确定并发性。分析模型、现实世界及硬件中不少对象均是并发的。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确定哪些是必须同时动作的对象,哪些不是同时动作的对象。后者可以放在一起,而综合成单个控制线或任务。
(3)处理器及任务分配。各并发子系统必须分配给单个硬件单元,要么是一个一般的处理器,要么是一个具体的功能单元,必须完成下面的工作:估计性能要求和资源需求,选择实现子系统的硬软件,将软件子系统分配给各处理器以满足性能要求和极小化处理器之间的通信,决定实现各子系统的各物理单元的连接。
(4)数据存储管理。系统中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的存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通常各数据存储可以将数据结构、文件、数据库组合在一起,不同数据存储要在费用、访问时间、容量以及可靠性之间做折中考虑。
(5)全局资源的处理。必须确定全局资源,并且制定访问全局资源的策略。全局资源包括:物理资源,如处理器、驱动器等;空间,如盘空间、工作站屏等;逻辑名字,如对象标识符、类名、文件名等。
如果资源是物理对象,则可以通过建立协议实现对并发系统的访问,以达到自身控制;如果资源是逻辑实体,如对象标识符,那么在共享环境中有冲突访问的可能,如独立的事务可能同时使用同一个对象标识符,则各个全局资源都必须有一个保护对象,由保护对象来控制对该资源的访问。
(6)选择软件控制机制。分析模型中所有交互行为都表示为对象之间的事件。系统设计必须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某种方法来实现软件的控制。
(7)人机交互接口设计。设计中的大部分工作都与稳定的状态行为有关,但必须考虑用户使用系统的交互接口。
38.什么是软件危机?软件危机的表现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解:软件发展第二阶段的末期,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计算机运行速度、容量、可靠性有显著的提高,生产成本显著下降,这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一些复杂的、大型的软件开发项目提出来了,但是,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一直未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办法,使问题积累起来,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而导致了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经费预算经常突破,完成时间一再拖延。由于缺乏软件开发的经验和软件开发数据的积累,使得开发工作的计划很难制定。主观盲目制定计划,执行起来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差距,使得开发经费一再突破。由于对工作量估计不足,对开发难度估计不足,进度计划无法按时完成,开发时间一再拖延。
(2)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要求。开发初期对用户的要求了解不够明确,未能得到明确的表达。开发工作开始后,软件人员和用户又未能及时交换意见,使得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开发的软件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因而导致开发失败。
(3)开发的软件可维护性差。开发过程中没有同意的、公认的规范,软件开发人员按各自的风格工作,各行其是,开发过程无完整、规范的文档,发现问题后进行杂乱无章的修改。程序结构不好,运行时发现错误也很难修改,导致维护性差。
(4)开发的软件可靠性差。由于在开发过程中,没有确保软件质量的体系和措施,在软件测试时,又没有严格的、充分的、完全的测试,提交给用户的软件质量差,在运行中暴露出大量的问题。
造成软件危机的原因是:
(1)软件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2)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3)软件开发费用不断增加。(4)软件开发技术落后。(5)生产方式落后。6)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39.软件质量保证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解: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软件质量保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采用技术手段和工具。质量保证活动要贯彻开发过程始终,必须采用技术手段和工具,尤其是使用软件开发环境来进行软件开发。
(2)组织正式技术评审。在软件开发的每一个阶段结束时,都要组织正式的技术评审。国家标准要求单位必须采用审查、文档评审、设计评审、审计和测试等具体手段来保证质量。
(3)加强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因为测试可发现软件中大多数潜在错误。
(4)推行软件工程规范(标准)。用户可以自己制定软件工程规范(标准),但标准一旦确认就应贯彻执行。
(5)对软件的变更进行控制。软件的修改和变更常常会引起潜伏的错误,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软件的修改和变更。
(6)对软件质量进行度量。即对软件质量进行跟踪,及时记录和报告软件质量情况。
[解析]软件的质量保证是向用户及社会提供满意的高质量的产品,确保软件产品从诞生到消亡为止的所有阶段的质量的活动,是软件工程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