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面试题整理(1)
JAVA常考点总结1
6、 String、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三者的区别 6
1、输入网址,浏览器的响应过程
1、浏览器根据域名通过DNS服务器查询域名对应的服务器的IP地址
2、浏览器主机根据IP地址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3、浏览器将访问请求封装为一个HTTP请求报文,通过TCP协议发送给服务器。
4、服务器收到请求并响应,生成一个HTTP响应报文,通过TCP协议发送给浏览器主机。
5、浏览器得到响应报文之后,对响应报文进行解析以及渲染输出。
5、浏览器异步请求其他资源
2、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一、各自包含什么?
进程是线程的容器,因此简单地来讲,一个进程内部包含一个或多个线程。
线程是进程的一个实体,包含程序计数器(指向当前指令)、寄存器(存储线程内的局部变量)和堆栈。
二、可独立运行吗?
进程是正在运行程序的一个实例,因此进程可以独立运行。
线程依托于进程,线程不可独立于进程而运行。
三、拥有系统资源吗?
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基本单位,所以进程拥有系统资源。
线程不拥有系统资源,或者说很少。
四、独立还是共享
各个进程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即进程间互独立。
处在同一个进程内的所有线程共享此进程内的所有资源,即同一进程内的线程资源共享。
五、创建与切换的开销比较
从狭义上来讲,进程是正在运行的程序的一个实例,启动一个程序即创建一个进程,开销是很大的。
线程是一种轻量级的进程,线程比进程小,基本上不拥有系统资源,因此创建线程的开销比创建进程小得多。
3、如何老道地介绍自己的项目
(1)先从业务需求入手,我为什么做这个项目。
(2)项目里有什么功能,我负责了哪些模块。
(3)项目具体用到了什么技术。
(4)项目最后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效果,下载量、活跃度、盈利等。
4、反转单链表
链表结点定义为:
public class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xt;
ListNode(int val) {
this.val = val;
}
}
这里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分别是迭代与递归。
(1)迭代
从链表头部开始处理,我们需要定义三个连续的结点pPre,当前需要反转的结点pCur,下一个需要反转的结点pFuture和一个永远指向头结点的pFirst。每次我们只需要将pPre指向pFuture,pCur指向pFirst,调整头结点pFirst,调整当前需要反转的结点为下一个结点即pFuture,最后调整pFuture为pCur的next结点。
public ListNode reverseList(ListNode head) {
if (head == null) {
return null;
}
//始终指向链表的头结点
ListNode pFirst = head;
//三个结点中的第一个结点
ListNode pPre = pFirst;
//当前需要反转的结点
ListNode pCur = head.next;
//下一次即将需要反转的结点
ListNode pFuture = null;
while (pCur != null) {
pFuture = pCur.next;
pPre.next = pFuture;
pCur.next = pFirst;
pFirst = pCur;
pCur = pFuture;
}
return pFirst;
}
(2)递归
递归与迭代不同,递归是从链表的尾结点开始,反转尾结点与前一个结点的指向。
代码演示:
public ListNode reverseList2(ListNode head) {
if (head == null || head.next == null) {
return head;
}
ListNode pNext = head.next;
head.next = null;
ListNode reverseListNode = reverseList2(pNext);
pNext.next = head;
return reverseListNode;
}
5、OSI七层网络模型,每层的功能以及有哪些协议
在互联网中实际使用的是TCP/IP参考模型。实际存在的协议主要包括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各协议也分别对应这5个层次而已。
要找出7个层次所对应的各协议,恐怕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协议难找到啊。。
【1】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2】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网络层: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连接的层。
【4】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端口80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 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5】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IP也可以是MAC或者是主机名)。
【6】表示层:可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例如,PC程序与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其中一台计算机使用扩展二一十进制交换码(EBCDIC),而另一台则使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来表示相同的字符。如有必要,表示层会通过使用一种通格式来实现多种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7】应用层: 是最靠近用户的OSI层,这一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
以下列表是一些协议的归类,如果有错了或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大神多多提出!其实在应用、表示和会话这三层之间的协议可共用(由于实际的网络协议将它们归了一类所致)
应用层
DHCP · DNS · FTP · Gopher · HTTP · IMAP4 · IRC · NNTP · XMPP · POP3 · SIP · SMTP ·
SNMP · SSH · TELNET · RPC · RTCP · RTP ·RTSP · SDP · SOAP · GTP · STUN · NTP · SSDP
表示层
HTTP/HTML · FTP · Telnet · ASN.1(具有表示层功能)
会话层
ADSP·ASP·H.245·ISO-SP·iSNS·NetBIOS·PAP·RPC·
RTCP·SMPP·SCP·SSH·ZIP·SDP(具有会话层功能)
传输层
TCP · UDP · TLS · DCCP · SCTP ·RSVP · PPTP
网络层
IP (IPv4 · IPv6) · ICMP · ICMPv6 · IGMP ·IS-IS · IPsec · BGP · RIP · OSPF ·ARP · RARP
数据链路层
Wi-Fi(IEEE 802.11) · WiMAX(IEEE 802.16) ·ATM · DTM · 令牌环 · 以太网路 ·
FDDI · 帧中继 · GPRS · EVDO · HSPA · HDLC · PPP · L2TP · ISDN ·STP
物理层
以太网路卡 · 调制解调器 · 电力线通信(PLC) · SONET/SDH(光同步数字传输网) ·
G.709(光传输网络) · 光导纤维 · 同轴电缆 · 双绞线
6、String、StringBuilder、StringBuffer三者的区别
三者都是处理字符串常用的类,不同在于:
速度上: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安全上:StringBuffer线程安全,StringBuilder线程不安全;
原因在于,String的每次改变都会涉及到字符数组的复制,而StringBuffer和StringBuilder直接在字符数组上改变;同时,StringBuffer是线程安全的,而StringBuilder线程不安全,没有StringBuffer的同步,所以StringBuilder快于StringBuffer。
总结:
如果对字符串的改变少,使用String;
如果对字符串修改的较多,需要线程安全就用StringBuffer,不需要就使用StringBuilder。
7、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的优化版本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 {
boolean flag = true;//flag表示这一趟是否存在元素调换
while (flag) {
flag = false;
int temp = 0;
for (int i = 0; i < a.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a.length - i - 1; j++) {
if (a[j] > a[j + 1]) {
temp = a[j];
a[j] = a[j + 1];
a[j + 1] = temp;
flag = true;
}
}
//flag为false表示本趟不存在元素调换
if (!flag) {
break;
}
}
}
}
8、二分查找
//非递归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1(int[] a, int key, int low, int high) {
while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2;
if (key == a[mid]) {
return mid;
} else if (key > a[mid]) {
low = mid + 1;
} else {
high = mid - 1;
}
}
return -1;
}
//递归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2(int[] a, int key, int low, int high) {
if (low <= high) {
int mid = (low + high) / 2;
if (key == a[mid]) {
return mid;
} else if (key > a[mid]) {
return binarySearch2(a, key, mid + 1, high);
} else {
return binarySearch2(a, key, low, mid - 1);
}
}
return -1;
}
9、sleep与wait的区别
【1】原理不同
(1)sleep用于线程控制自身的流程,使自己暂停指定的时间,把执行机会让给其他线程,时间到,则自动苏醒。
(2)wait为Object类的方法(Object类中的其他方法见Object类的方法简谈),用于线程之间的通信,会使拥有当前对象锁的线程等待,直到其他线程调用notify或notifyAll方法才醒来。当然也可以指定时间,时间到,则自动醒来。
【2】对锁的处理机制不同
(1)sleep不涉及线程之间的通信,调用sleep方法不会释放锁
(2)wait方法,线程会释放掉它所占用的锁,从而使得该线程所在的对象中的synchronized数据被其他线程使用。
【3】使用区域不同
(1)sleep方法可以放在任何地方使用,不用加任何限制
(2)wait方法必须放在同步控制方法或者同步语句块中使用
【4】异常捕获
(1)sleep方法必须捕获异常,因为在某个线程的sleep过程中,有可能被其他对象调用它的interrupt方法,从而产生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因此需要捕获。
(2)wait、notify和notifyAll方法都不需要捕获异常
由于sleep方法不会释放对象锁,容易导致死锁问题的产生。因此,在一般的情况下,不推荐使用sleep方法,而推荐使用wait方法。
10、数据库事务ACID与隔离级别
如果一个数据库声称支持事务的操作,那么该数据库必须要具备以下四个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事务包含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这和前面两篇博客介绍事务的功能是一样的概念,因此事务的操作如果成功就必须要完全应用到数据库,如果操作失败则不能对数据库有任何影响。
一致性(Consistency)
一致性是指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换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事务执行之前和执行之后都必须处于一致性状态。
拿转账来说,假设用户A和用户B两者的钱加起来一共是5000,那么不管A和B之间如何转账,转几次账,事务结束后两个用户的钱相加起来应该还得是5000,这就是事务的一致性。
隔离性(Isolation)
隔离性是当多个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比如操作同一张表时,数据库为每一个用户开启的事务,不能被其他事务的操作所干扰,多个并发事务之间要相互隔离。
即要达到这么一种效果:对于任意两个并发的事务T1和T2,在事务T1看来,T2要么在T1开始之前就已经结束,要么在T1结束之后才开始,这样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有其他事务在并发地执行。
关于事务的隔离性数据库提供了多种隔离级别,稍后会介绍到。
持久性(Durability)
持久性是指一个事务一旦被提交了,那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即便是在数据库系统遇到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提交事务的操作。
例如我们在使用JDBC操作数据库时,在提交事务方法后,提示用户事务操作完成,当我们程序执行完成直到看到提示后,就可以认定事务以及正确提交,即使这时候数据库出现了问题,也必须要将我们的事务完全执行完成,否则就会造成我们看到提示事务处理完毕,但是数据库因为故障而没有执行事务的重大错误。
以上介绍完事务的四大特性(简称ACID),现在重点来说明下事务的隔离性,当多个线程都开启事务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时,数据库系统要能进行隔离操作,以保证各个线程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在介绍数据库提供的各种隔离级别之前,我们先看看如果不考虑事务的隔离性,会发生的几种问题:
脏读
脏读是指在一个事务处理过程里读取了另一个未提交的事务中的数据。
当一个事务正在多次修改某个数据,而在这个事务中这多次的修改都还未提交,这时一个并发的事务来访问该数据,就会造成两个事务得到的数据不一致。例如:用户A向用户B转账100元,对应SQL命令如下
update account set money=money+100 where name=’B’; (此时A通知B)
update account set money=money - 100 where name=’A’;
当只执行第一条SQL时,A通知B查看账户,B发现确实钱已到账(此时即发生了脏读),而之后无论第二条SQL是否执行,只要该事务不提交,则所有操作都将回滚,那么当B以后再次查看账户时就会发现钱其实并没有转。
不可重复读
不可重复读是指在对于数据库中的某个数据,一个事务范围内多次查询却返回了不同的数据值,这是由于在查询间隔,被另一个事务修改并提交了。
例如事务T1在读取某一数据,而事务T2立马修改了这个数据并且提交事务给数据库,事务T1再次读取该数据就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发送了不可重复读。
不可重复读和脏读的区别是,脏读是某一事务读取了另一个事务未提交的脏数据,而不可重复读则是读取了前一事务提交的数据。
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重复读并不是问题,比如我们多次查询某个数据当然以最后查询得到的结果为主。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问题,例如对于同一个数据A和B依次查询就可能不同,A和B就可能打起来了……
虚读(幻读)
幻读是事务非独立执行时发生的一种现象。例如事务T1对一个表中所有的行的某个数据项做了从“1”修改为“2”的操作,这时事务T2又对这个表中插入了一行数据项,而这个数据项的数值还是为“1”并且提交给数据库。而操作事务T1的用户如果再查看刚刚修改的数据,会发现还有一行没有修改,其实这行是从事务T2中添加的,就好像产生幻觉一样,这就是发生了幻读。
幻读和不可重复读都是读取了另一条已经提交的事务(这点就脏读不同),所不同的是不可重复读查询的都是同一个数据项,而幻读针对的是一批数据整体(比如数据的个数)。
现在来看看MySQL数据库为我们提供的四种隔离级别:
① Serializable (串行化):可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的发生。
② 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可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的发生。
③ Read committed (读已提交):可避免脏读的发生。
④ Read uncommitted (读未提交):最低级别,任何情况都无法保证。
以上四种隔离级别最高的是Serializable级别,最低的是Read uncommitted级别,当然级别越高,执行效率就越低。像Serializable这样的级别,就是以锁表的方式(类似于Java多线程中的锁)使得其他的线程只能在锁外等待,所以平时选用何种隔离级别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MySQL数据库中默认的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
在MySQL数据库中,支持上面四种隔离级别,默认的为Repeatable read (可重复读);而在Oracle数据库中,只支持Serializable (串行化)级别和Read committed (读已提交)这两种级别,其中默认的为Read committed级别。
在MySQL数据库中查看当前事务的隔离级别:
select @@tx_isolation;
在MySQL数据库中设置事务的隔离 级别:
set [glogal |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隔离级别名称;
set tx_isolation=’隔离级别名称;’
例1:查看当前事务的隔离级别:
例2:将事务的隔离级别设置为Read uncommitted级别:
或:
记住:设置数据库的隔离级别一定要是在开启事务之前!
如果是使用JDBC对数据库的事务设置隔离级别的话,也应该是在调用Connection对象的setAutoCommit(false)方法之前。调用Connection对象的setTransactionIsolation(level)即可设置当前链接的隔离级别,至于参数level,可以使用Connection对象的字段:
在JDBC中设置隔离级别的部分代码:
后记:隔离级别的设置只对当前链接有效。对于使用MySQL命令窗口而言,一个窗口就相当于一个链接,当前窗口设置的隔离级别只对当前窗口中的事务有效;对于JDBC操作数据库来说,一个Connection对象相当于一个链接,而对于Connection对象设置的隔离级别只对该Connection对象有效,与其他链接Connection对象无关。
11、http与https的区别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协议被用于在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传递信息,HTTP协议以明文方式发送内容,不提供任何方式的数据加密,如果攻击者截取了Web浏览器和网站服务器之间的传输报文,就可以直接读懂其中的信息,因此,HTTP协议不适合传输一些敏感信息,比如:信用卡号、密码等支付信息。
为了解决HTTP协议的这一缺陷,需要使用另一种协议:安全套接字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为了数据传输的安全,HTTPS在HTTP的基础上加入了SSL协议,SSL依靠证书来验证服务器的身份,并为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加密。
一、HTTP和HTTPS的基本概念
HTTP: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是一个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请求和应答的标准(TCP),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的传输协议,它可以使浏览器更加高效,使网络传输减少。
HTTPS: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SSL。
HTTPS协议的主要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立一个信息安全通道,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另一种就是确认网站的真实性。
二、HTTP与HTTPS有什么区别?
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都是未加密的,也就是明文的,因此使用HTTP协议传输隐私信息非常不安全,为了保证这些隐私数据能加密传输,于是网景公司设计了SSL(Secure Sockets Layer)协议用于对HTTP协议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从而就诞生了HTTPS。
简单来说,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
HTTPS和HTTP的区别主要如下:
1、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较少,因而需要一定费用。
2、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信息是明文传输,https则是具有安全性的ssl加密传输协议。
3、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4、http的连接很简单,是无状态的;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比http协议安全。
三、HTTPS的工作原理
我们都知道HTTPS能够加密信息,以免敏感信息被第三方获取,所以很多银行网站或电子邮箱等等安全级别较高的服务都会采用HTTPS协议。
1、客户端发起HTTPS请求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用户在浏览器里输入一个https网址,然后连接到server的443端口。
2、服务端的配置
采用HTTPS协议的服务器必须要有一套数字证书,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向组织申请,区别就是自己颁发的证书需要客户端验证通过,才可以继续访问,而使用受信任的公司申请的证书则不会弹出提示页面(startssl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有1年的免费服务)。
这套证书其实就是一对公钥和私钥,如果对公钥和私钥不太理解,可以想象成一把钥匙和一个锁头,只是全世界只有你一个人有这把钥匙,你可以把锁头给别人,别人可以用这个锁把重要的东西锁起来,然后发给你,因为只有你一个人有这把钥匙,所以只有你才能看到被这把锁锁起来的东西。
3、传送证书
这个证书其实就是公钥,只是包含了很多信息,如证书的颁发机构,过期时间等等。
4、客户端解析证书
这部分工作是有客户端的TLS来完成的,首先会验证公钥是否有效,比如颁发机构,过期时间等等,如果发现异常,则会弹出一个警告框,提示证书存在问题。
如果证书没有问题,那么就生成一个随机值,然后用证书对该随机值进行加密,就好像上面说的,把随机值用锁头锁起来,这样除非有钥匙,不然看不到被锁住的内容。
5、传送加密信息
这部分传送的是用证书加密后的随机值,目的就是让服务端得到这个随机值,以后客户端和服务端的通信就可以通过这个随机值来进行加密解密了。
6、服务段解密信息
服务端用私钥解密后,得到了客户端传过来的随机值(私钥),然后把内容通过该值进行对称加密,所谓对称加密就是,将信息和私钥通过某种算法混合在一起,这样除非知道私钥,不然无法获取内容,而正好客户端和服务端都知道这个私钥,所以只要加密算法够彪悍,私钥够复杂,数据就够安全。
7、传输加密后的信息
这部分信息是服务段用私钥加密后的信息,可以在客户端被还原。
8、客户端解密信息
客户端用之前生成的私钥解密服务段传过来的信息,于是获取了解密后的内容,整个过程第三方即使监听到了数据,也束手无策。
六、HTTPS的优点
正是由于HTTPS非常的安全,攻击者无法从中找到下手的地方,从站长的角度来说,HTTPS的优点有以下2点:
1、SEO方面
谷歌曾在2014年8月份调整搜索引擎算法,并称“比起同等HTTP网站,采用HTTPS加密的网站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将会更高”。
2、安全性
尽管HTTPS并非绝对安全,掌握根证书的机构、掌握加密算法的组织同样可以进行中间人形式的攻击,但HTTPS仍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1)、使用HTTPS协议可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
(2)、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要比http协议安全,可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改变,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3)、HTTPS是现行架构下最安全的解决方案,虽然不是绝对安全,但它大幅增加了中间人攻击的成本。
七、HTTPS的缺点
虽然说HTTPS有很大的优势,但其相对来说,还是有些不足之处的,具体来说,有以下2点:
1、SEO方面
据ACM CoNEXT数据显示,使用HTTPS协议会使页面的加载时间延长近50%,增加10%到20%的耗电,此外,HTTPS协议还会影响缓存,增加数据开销和功耗,甚至已有安全措施也会受到影响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而且HTTPS协议的加密范围也比较有限,在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服务器劫持等方面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
最关键的,SSL证书的信用链体系并不安全,特别是在某些国家可以控制CA根证书的情况下,中间人攻击一样可行。
2、经济方面
(1)、SSL证书需要钱,功能越强大的证书费用越高,个人网站、小网站没有必要一般不会用。
(2)、SSL证书通常需要绑定IP,不能在同一IP上绑定多个域名,IPv4资源不可能支撑这个消耗(SSL有扩展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比较麻烦,而且要求浏览器、操作系统支持,Windows XP就不支持这个扩展,考虑到XP的装机量,这个特性几乎没用)。
(3)、HTTPS连接缓存不如HTTP高效,大流量网站如非必要也不会采用,流量成本太高。
(4)、HTTPS连接服务器端资源占用高很多,支持访客稍多的网站需要投入更大的成本,如果全部采用HTTPS,基于大部分计算资源闲置的假设的VPS的平均成本会上去。
(5)、HTTPS协议握手阶段比较费时,对网站的相应速度有负面影响,如非必要,没有理由牺牲用户体验。
12、线程安全的单例模式
(1)线程安全且性能较好的懒汉式(DCL)
public class SingletonDCL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DCL instance;
private SingletonDCL() {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DCL getInstance() {
if (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if (instance == null) {
instance = new SingletonDCL();
}
}
}
return instance;
}
}
(2)静态内部类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
这样做得好处是
(1)静态内部类不会在类加载时就创建此类的实例,只有在显示调用此静态内部类时,此静态内部类才会被加载,内部的对象实例才会被赋值,起到懒加载的作用。
(3)和饿汉式一样,使用类加载机制,避免多线程下的同步问题。
13、get与post的区别
(1)get请求将数据附在URL之后(以?分割URL与具体数据,参数之间用&隔开,数据放在HTTP协议头,),而post请求将数据放在请求体中。
(2)get的URL会有长度上的限制,而post理论上不会有长度的限制,还是得看具体浏览器和服务器的配置。
(3)post比get稍微安全一点,体现在我们不可以直接看到请求的数据。或者说,get请求一般是用来获取数据,而post用来更新或修改服务器上的数据,造成的影响不同。
(4)get请求会被浏览器缓存,而post请求不会被缓存。
(5)GET和POST还有一个重大区别,简单的说:GET产生一个TCP数据包;POST产生两个TCP数据包。对于GET方式的请求,浏览器会把http header和data一并发送出去,服务器响应200(返回数据); 而对于POST,浏览器先发送header,服务器响应100 continue,浏览器再发送data,服务器响应200 ok(返回数据)。
(6)GET方法是安全、幂等、可缓存的(除非有 Cache-ControlHeader的约束),GET方法的报文主体没有任何语义。POST的语义是根据请求负荷(报文主体)对指定的资源做出处理,具体的处理方式视资源类型而不同。POST不安全,不幂等,(大部分实现)不可缓存。(幂等的概念是指同一个请求方法执行多次和仅执行一次的效果完全相同。)
14、按层遍历二叉树
public void layerOrder(TreeNode root) {
LinkedList<TreeNode> list = new LinkedList<>();
TreeNode t;
if (root != null) {
list.push(root);
}
while (!list.isEmpty()) {
t = list.removeFirst();
System.out.print(t.getValue());
if (t.getLeft() != null) {
list.addLast(t.getLeft());
}
if (t.getRight() != null) {
list.addLast(t.getRight());
}
}
}
15、索引优化策略
(1)建立联合索引时,需满足最左前缀匹配原则
(2)主键外键一定要建索引
(3)对 where,on,group by,order by 中出现的列使用索引
(4)尽量选择区分度高的列作为索引,区分度的公式是count(distinct col)/count(*),表示字段不重复的比例,比例越大我们扫描的记录数越少,唯一键的区分度是1,而一些状态、性别字段可能在大数据面前区分度就是0
(5)对较小的数据列使用索引,这样会使索引文件更小,同时内存中也可以装载更多的索引键
(6)索引列不能参与计算,保持列“干净”,比如from_unixtime(create_time) = ’2014-05-29’就不能使用到索引,原因很简单,b+树中存的都是数据表中的字段值,但进行检索时,需要把所有元素都应用函数才能比较,显然成本太大。所以语句应该写成create_time = unix_timestamp(’2014-05-29’);
(7)为较长的字符串使用前缀索引
(8)尽量的扩展索引,不要新建索引。比如表中已经有a的索引,现在要加(a,b)的索引,那么只需要修改原来的索引即可
(9)不要过多创建索引, 权衡索引个数与DML之间关系,DML也就是插入、删除数据操作。这里需要权衡一个问题,建立索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查询效率的,但建立的索引过多,会影响插入、删除数据的速度,因为我们修改的表数据,索引也需要进行调整重建
(10)对于like查询,”%”不要放在前面。
SELECT * FROM houdunwang WHERE unameLIKE '后盾%' -- 走索引
SELECT * FROM houdunwang WHERE unameLIKE "%后盾%" -- 不走索引
(11)查询where条件数据类型不匹配也无法使用索引
(12)字符串与数字比较不使用索引;
CREATE TABLEa( a char(10) );
EXPLAIN SELECT * FROM a WHERE a= "1" – 走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a WHERE a= 1 – 不走索引
(13)正则表达式不使用索引,这应该很好理解,所以为什么在SQL中很难看到regexp关键字的原因
语句一:select name from 商品表。不会用到索引,因为没有where语句。
语句二:select * from 商品表 where name = ‘Java书’,会用到索引,如果项目里经常用到name来查询,且商品表的数据量很大,而name值的重复率又不高,那么建议建索引。
语句三:select * from 商品表 where name like ‘Java%’ 这是个模糊查询,会用到索引,请大家记住,用like进行模糊查询时,如果第一个就是模糊的匹配符,比如where name like ‘%java’,那么在查询时不会走索引。在其他情况下,不论用了多少个%,也不论%的位置,只要不出现在第一个位置,那么都能用到索引。
学生成绩表里有两个字段:姓名和成绩。现在对成绩这个整数类型的字段建索引。
第一种情况,当数字型字段遇到非等值操作符时,无法用到索引。比如:
select name from 学生成绩表 where 成绩>95 , 一旦出现大于符号,就不能用到索引,为了用到索引,我们应该改一下SQL语句里的where从句:where 成绩 in (96,97,98,99,100)
第二种情况,如果对索引字段进行了某种左值操作,那么无法用到索引。
能用到索引的写法:select name from 学生成绩表 where 成绩 = 60
不能用到索引的写法:select name from 学生成绩表 where 成绩+40 = 100
第三种情况,如果对索引字段进行了函数操作,那么无法用到索引。
比如SQL语句:select * from 商品表 where substr(name) = ‘J’,我们希望查询商品名首字母是J的记录,可一旦针对name使用函数,即使name字段上有索引,也无法用到。
16、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是什么?
三次握手过程图
最开始的时候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处于CLOSED状态。主动打开连接的为客户端,被动打开连接的是服务器。
(1)TCP服务器进程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时刻准备接受客户进程的连接请求,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ISTEN(监听)状态;
(2)TCP客户进程也是先创建传输控制块TCB,然后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这是报文首部中的同部位SYN=1,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列号 seq=x ,此时,TCP客户端进程进入了 SYN-SENT(同步已发送状态)状态。TCP规定,SYN报文段(SYN=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需要消耗掉一个序号。
(3)TCP服务器收到请求报文后,如果同意连接,则发出确认报文。确认报文中应该 ACK=1,SYN=1,确认号是ack=x+1,同时也要为自己初始化一个序列号 seq=y,此时,TCP服务器进程进入了SYN-RCVD(同步收到)状态。这个报文也不能携带数据,但是同样要消耗一个序号。
(4)TCP客户进程收到确认后,还要向服务器给出确认。确认报文的ACK=1,ack=y+1,自己的序列号seq=x+1,此时,TCP连接建立,客户端进入ESTABLISHED(已建立连接)状态。TCP规定,ACK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但是如果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
(5)当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此后双方就可以开始通信了。
【1】问题一:为什么TCP客户端最后还要发送一次确认呢?
一句话,主要防止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突然又传送到了服务器,从而产生错误。
如果使用的是两次握手建立连接,假设有这样一种场景,客户端发送了第一个请求连接并且没有丢失,只是因为在网络结点中滞留的时间太长了,由于TCP的客户端迟迟没有收到确认报文,以为服务器没有收到,此时重新向服务器发送这条报文,此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经过两次握手完成连接,传输数据,然后关闭连接。此时此前滞留的那一次请求连接,网络通畅了到达了服务器,这个报文本该是失效的,但是,两次握手的机制将会让客户端和服务器再次建立连接,这将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和资源的浪费。
如果采用的是三次握手,就算是那一次失效的报文传送过来了,服务端接受到了那条失效报文并且回复了确认报文,但是客户端不会再次发出确认。由于服务器收不到确认,就知道客户端并没有请求连接。
四次挥手过程图
数据传输完毕后,双方都可释放连接。最开始的时候,客户端和服务器都是处于ESTABLISHED状态,然后客户端主动关闭,服务器被动关闭。
(1)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2)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3)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4)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6)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2】问题二:为什么客户端最后还要等待2MSL?
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TCP允许不同的实现可以设置不同的MSL值。
第一,保证客户端发送的最后一个ACK报文能够到达服务器,因为这个ACK报文可能丢失,站在服务器的角度看来,我已经发送了FIN+ACK报文请求断开了,客户端还没有给我回应,应该是我发送的请求断开报文它没有收到,于是服务器又会重新发送一次,而客户端就能在这个2MSL时间段内收到这个重传的报文,接着给出回应报文,并且会重启2MSL计时器。
第二,防止类似与“三次握手”中提到了的“已经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出现在本连接中。客户端发送完最后一个确认报文后,在这个2MSL时间中,就可以使本连接持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所有报文段都从网络中消失。这样新的连接中不会出现旧连接的请求报文。
【3】问题三: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关闭连接确是四次挥手呢?
建立连接的时候, 服务器在LISTEN状态下,收到建立连接请求的SYN报文后,把ACK和SYN放在一个报文里发送给客户端。
而关闭连接时,服务器收到对方的FIN报文时,仅仅表示对方不再发送数据了但是还能接收数据,而自己也未必全部数据都发送给对方了,所以己方可以立即关闭,也可以发送一些数据给对方后,再发送FIN报文给对方来表示同意现在关闭连接,因此,己方ACK和FIN一般都会分开发送,从而导致多了一次。
【4】问题四: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分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