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进程 线程 进程调度器
线程
CPU 单核频率到瓶颈了吗?人类就用多核芯来弥补单核处理器性能的不足,咱们的 CPU 不也升级到四核
现在最多能并行处理 4 个进程,效率比以前高多了,这还不好吗?”内存疑惑的问。
“好是好,可我每次上 CPU 运行的时候,都忍不住去想,要是单核频率不增加,我总的运行的时间不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吗?以后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大,越来越吃 CPU 资源,比如那些大型游戏进程,在短时间内需要进行大量计算,靠单核撑不住怎么办。
注:很明显单进程的运行时间是变小了的,不过这里主要强调的是进程占用 CPU 的时间。
“一个进程怎么并行?”进程调度器第一个发出疑问:“我总不能把一个进程放在四个核上吧,这样不仅毫无意义,还阻碍了其他进程的执行。”
操作系统见多识广,说:“把进程一次放在几个核上运行肯定是不可能的,我在想,咱们的目标,其实就是让多个核心不冲突地帮助一个进程运行嘛。那我们就得把进程「拆开」,然后放在几个核上。”
操作系统摇摇头:“不是拆成多个进程,进程切换的代价太大了,再说了,这些拆出来的函数,他们是共用一个地址空间的,天生就能够数据共享,如果拆成进程,我们还得再考虑进程之间的通信问题,那多麻烦。不过为了跟进程区分,就叫他们「线程(Thread)」吧”
进程调度器也慌了:“要是没了进程,我是不是也要被退休了?”
操作系统赶忙解释道:你们误会了,我要拆开的,是进程的执行流,进程不是包含了资源所有权和执行流吗,资源所有权还是由进程来把控,执行流就分给几个线程,就像这样:
在进程模型里,进程拥有对内存、I/O 通道、I/O 设备和文件等资源的控制权,称之为「资源所有权」。「执行流」可以看做进程在 CPU 上的执行过程(直观一点就是高级语言里的语句)。
进程恍然大悟:“也就是说我仍然是资源的掌控者,那些线程就相当于帮我干活的小弟?”
存发问了:“创建进程的时候,我要保存进程 PCB ,那为了创建线程,我是不是还得创建一个 TCB(Thread Control Block)?”
“当然了,线程切换需要的信息就得存在 TCB 里面。不过你放心,TCB 要比 PCB 小得多,所以线程切换会比进程切换快很多。”
但是操作系统面露难色,说:“线程模型只是我们的一个假想,贸然加进来的话,可能会出问题,系统崩溃可就不好了,还是要以稳定为主。。。但这个模型还是得试的,要不我们先创建一个线程库,靠一个用户级别的应用程序——线程调度器来管理这些线程吧。”
进程不解的问:“可是这样的话,我还是被分配在一个单独的核心上啊,即使是多线程,也只能在单核上运行。再说了,如果这些线程里有一个被阻塞,在你看来,是整个进程阻塞了,那其他线程,即使是就绪态,也得不到 CPU 资源。”
,用户级线程确实有这两个缺点,但相比起让内核来实现线程,用户级线程也有他的好处——线程切换不需要我进行状态转换(从用户态到内核态),开销小,除此之外,线程库可以有多个调度算法,能够为应用程序量身定做调度算法。”
有一种解决线程阻塞的方案叫 jacketing,他可以把一个产生阻塞的系统调用转化成一个非阻塞的系统调用,比如说,不直接调用系统级的 I/O 例程,而是让线程调用应用级的 I/O jacket 例程,这个 jacket 例程会检查 I/O 设备是否忙,如果忙的话,就不执行 I/O 操作,转而调度其他线程,避免了因等待 I/O 设备而造成的进程阻塞。
用户级线程很快投入使用,Linux系统中的 pthread(POSIX thread)库可以说是大获成功,操作系统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支持内核级线程。
内核级线程解决了进程并行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内核看得到线程的存在,一个线程阻塞了,位于同一个进程中的其它线程仍然能够运行。
调度
进程调度器是调度计算机内所有的进程,为他们分配 CPU 资源。
-
批处理时代
-
1 FCFS
-
所谓 FCFS 就是「先来先服务(First Come First Serve)」,每个进程按进入内存的时间先后排成一队。每当 CPU 上的进程运行完毕或者阻塞,我就会选择队伍最前面的进程,带着他前往 CPU 执行。
FCFS 算法确实有这个缺陷——短进程的响应时间太长了,用户交互体验会变差。
1.2 SPN
「短任务优先」(Shortest Process Next,SPN)。每次选择预计处理时间最短的进程。因此,在排队的时候,我会把短进程从队列里提到前面。
这一次,短进程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进程的平均响应时间大大降低,我和操作系统都很满意。
但长进程们不干了:那些短进程天天插队,导致他们经常得不到 CPU 资源,造成了「饥饿」现象。
取消 SPN 算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可是个大问题。FCFS 虽然响应时间长,但最后所有进程一定有使用 CPU 资源的机会。但 SPN 算法就不一样了,如果短进程源源不断加入队列,长进程们将永远得不到执行的机会——太可怕了。
1.3 HRRN
综合考量进程的两个属性:等待时间和要求服务时间——等待时间长,要求服务时间短(就是短进程)的进程更容易被选中。
响应比 = (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 要求服务时间。响应比高的算***先执行。我们称之为「高响应比优先」(Highest Response Ratio Next,HRRN)。
2. 并发时代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个人用户大量增长,并发,即一次运行多个程序的需求出现了。这可难倒我了——处理器只有一个,怎么运行多个程序?
所幸 CPU 点醒了我:“我现在的运算速度既然这么快,何不发挥这项长处,弄一个「伪并行」出来?“
“伪并行?什么意思”
“就是看起来像并行,实际上还是串行。每个进程短时间交替使用我的资源,但在人类看来,这些进程就像在「同时」运行。
2.1 RR
经过 CPU 的提醒,我很快制定出了新的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算法(Round Robin,RR)。
在这个算法里,每个进程将轮流使用 CPU 资源,只不过在他们开始运行时,我会为他们打开定时器,如果定时器到时间(或者执行阻塞操作),进程将被迫「下机」,切换至下一个进程。至于下一个进程的选择嘛,直接用 FCFS 就好了。
新的算法必然会面临新的问题,现在我的问题就是,时间片的长度怎么设计?
直观来看,时间片越短,固定时间里可运行的进程就越多,可 CPU 说过,切换进程是要消耗他不少指令周期的,时间片过短会导致大量 CPU 资源浪费在切换上下文上。时间片过长,短交互指令响应会变慢。所以具体怎么取,还得看交互时间大小(感觉像没说一样,但至少给了个标准嘛)。
这一阶段,我的工作量大大提升——以前十几秒都不用切换一次程序,现在倒好,一秒钟就得切换数十次。
2.2 VRR
时间片轮转算法看起来十分公平——所有的进程时间片都是一样的。但事实真是这样吗?
I/O 密集型进程不这么认为,他对我说:“调度器大哥,时间片轮转没有照顾到我们这类进程啊!我们经常在 CPU 没呆到一半时间片,就遇到了阻塞操作,被你赶下去。而且我们在阻塞队列,往往要停留很长时间。等阻塞操作结束,我们还得在就绪队列排好长时间队。那些处理器密集型进程,使用了大部分的处理器时间,导致我们性能降低,响应时间跟不上”
考虑到这些进程的要求,我决定为他们创建一个新的辅助队列。阻塞解除的进程,将进入这个辅助队列,进行进程调度时,优先选择辅助队列里的进程。
这就是「虚拟轮转法」(Virtual Round Robin,VRR)。
2.3 优先级调度
操作系统忽然找到我,神神秘秘的说:“调度器啊,你是知道的,我要给整个系统提供服务,可最近用户进程太多,导致我的服务进程有时候响应跟不上。我有点担心这会给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
我一听,这可是个大事,系统不稳定那还得了?调度算法得换!
既然要让操作系统的服务得到足够的运行资源,那就,干脆让他们具有最高的 CPU 使用优先权吧。
优先级调度算法就此产生了。
我向大家做出了规定——每个进程将被赋予一个优先级,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优先级数值,但是,用户进程的优先级不准高于内核进程的优先级。
切换程序的时候,我会从优先级 1 的队列里选择一个进程,如果优先级 1 队列为空,才会选择优先级 2 中的进程,以此类推。
当然,为了保证低优先级进程不会饥饿,我会调高等待时间长的进程的优先级。
使用这个算法,我更忙碌了,不仅需要大量切换进程,还需要动态调节优先级。可能这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吧。
不过我知道,正是因为我的存在,人类才能在计算机上运行多道程序。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