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I金牌、打入ACM-ICPC总决赛、顶会发过论文”,拥有这些光环标签的沈洋,北大毕业后选择了与同辈不同的路——加入一家自动驾驶创企小马智行。从小就喜欢车的他,先后加入Infra组和PnC组,做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事。在小马智行Pony.ai推出的员工故事访谈专栏「Pony Story」中,让我们一同见证拥抱变化中,他也因此收获成就,带来怎样扎实的产出。本篇是「Pony Story」的第 2 期分享。

2018年,即将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的沈洋,站在人生十字路口,考虑自己的未来。

据统计显示,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8届本科毕业生共有298人,而其中的241人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占比81%。

本科毕业后读硕士,最好博士也一气呵成读下来,进入大厂积累资源与经验,最后独立创业——这是一届届学长学姐们用亲身经历绘制的通用版「人生通关图」。

因此,继续深造作为「通关图」上的第一步,自然成了政治正确。

对沈洋来说,找一所知名院校不是什么难事:先是获得2014年IOI(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后又打入2016年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总决赛,此外还曾以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无线网络领域顶会MobiCom上发表研究论文,他的履历足够有分量。

可是,他却放弃了深造,选择了一条「另类」的路线:

就业,而且是加入一家初创企业。

「每条路都是平行的」

2017年3月,Pony.ai北京Office正式成立。在那段时间,由于人常在北京,「教主」楼天城有一次趁机找北京搞竞赛的同学们吃了个饭,和大家交流了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沈洋也参加了这个小饭局。

「当时听下来,感觉教主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很自信的。客观来说,我觉得他选择的这个行业很有前景、具体方向也靠谱,因此我相信这应该会是一家踏实做事情的公司。」即便如此,当时一心准备深造的沈洋并没有将加入Pony.ai列入自己的未来计划中。

但几个月后,沈洋的想法有了变化。

「秋招季临近开启的时候,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够成熟:本科毕业为什么只能有深造一条路呢?进修、就业以及创业,每条路其实都是『平行』的,没有所谓高与低之分,也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一切都应该看机会,去选择当下最好的那个。」

2016年底的时候,自动驾驶行业迎来第一个「热潮」——各互联网科技公司开始将资源投入自动驾驶研发。当时沈洋也恰好在实验室参与了几个车联网相关项目,对这个行业有了一些了解和兴趣。

2017年,沈洋提前接触到一些美国高校的导师和研究员。在跟他们交流后,沈洋意识到自己当下的研究方向由于各类基础研究已相当成熟,后续的科研容易陷入过于小众的局限之中。

于是,沈洋开始认真考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可能性,这时Pony.ai这个名字重新浮现在脑海中。

「当时我有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是我自己很喜欢车,如果工作和兴趣能结合是最好的;第二是行业赛道未来有足够的发展前景;第三是公司团队本身得靠谱。所以,当我把这三点放一起考量的时候,Pony.ai这个选项自然就胜出了。」

就这样,沈洋正式加入Pony.ai,成为北京研发中心的早期成员之一。

「Everything is as expected」

相比加入成熟大厂,加入初创企业往往伴随着不确定性。

在初创企业,由于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员工很可能需要不断配合公司的调整,做着与当初自己加入时预期不一致的事情。

然而,加入Pony.ai后,沈洋对公司的评价只有一句话:「Everything is as expected.」

「我作为一个程序员,在考虑是否加入一家公司时,可能更关注它的技术文化,这恰恰是Pony.ai的优势:如传闻中一样,公司的同事都是非常靠谱的技术人,团队从一开始就建立起了非常严格、规范的开发流程;这是绝大多数的创业公司无法比拟的。」他说

「因此,我也期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尽快做出一些东西,对公司、对社会甚至对世界带来哪怕一点点改变。」

正如沈洋所预期的那样,加入Pony.ai后他很快发现了自己可以做的事情:

入职后没多久,沈洋便去上海支援公司参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工作,当时公司派出了10辆车到现场供公众试乘,同时发布了第三代自动驾驶系统PonyAlpha。在支援的过程中,沈洋发现公司在车辆的系统环境标准化和配置统一管理上,有着不少在技术层面可优化的地方。因此,从上海回来后,沈洋主动提出申请,希望为公司做些什么。

「在公司做事终究不能脱离商业化,但正因如此,你的成果最后都以某种形式落地,让你看到真实的效果。」

对于自动驾驶测试车来说,车辆需要一套包含操作系统在内的软件及数据,才能实现自动行驶。基于此,沈洋设计了一套机制,将这些软件和数据集成在一个「可移动存储」上,从而实现了通过更高效的方法来进行系统软件与数据的标准化运行与调整。

成功实现这个方案后,沈洋专门飞往各个办公室,亲手帮忙上线,为随后两年公司自动驾驶技术的稳定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对一个新人来说,在入职不久就能够完整体验到这一过程是很宝贵的经历,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如今再回忆起那段经历时,沈洋说道。

「预期之内」与「预期之外」

一个人的成长蜕变,除了「预期之内」的前进,「预期之外」的突破也不可或缺。

刚加入公司时,沈洋被安排在Infra组,一方面由于他在学校里做的事情偏系统方向,另一方面公司也希望他先对公司做的事情有个整体了解,从而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从小就喜欢车的沈洋,当初决定加入Pony.ai,其中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希望能够做「直接决定开车」的事情。

「我从小就喜欢玩赛车游戏,从最开始的《跑跑卡丁车》啊,到如今的《DiRT》、《F1》、以及《Project CARS》等竞速类游戏,都挺喜欢;我在家里还置备了一套游戏用的模拟方向盘,有空的时候会上去『开几圈』。」

然而,Infra组的工作往往更偏系统底层,并不会过多涉及车辆行为的决策。因此,沈洋开始考虑在公司内转去做自己更感兴趣,也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事情——PnC。

PnC是Planning & Control的简称。顾名思义,PnC组主要负责两个事情:Planning和Control。Planning是基于Perception(感知)预测到的各类物体(车、人、动物等)的当前位置、运动轨迹、预测位置以及周边环境等信息,对车辆接下来该怎么走进行决策。

Control则负责把Planning的决策进一步转化为对车的油门、刹车、方向盘与转向灯等部件的指令,实现对车辆行为的控制。

由于PnC相关的算***直接决定车辆的行为,Pony.ai对于这块的要求也非常高:一方面需要对技术问题进行创造性突破与解决,另一方面也对安全可靠性提出更高的标准,很多东西一定要打磨到最好才能上线。

因此,PnC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是多元化的:或要求有过硬的数学功底、或具备熟练的机器学习「炼丹」技术,亦或拥有产品经理般的业务逻辑思维。

「客观来说,我是一个更擅长慢工出细活、把一件事情打磨到极致的人。以竞赛为例,我OI的成绩会比ICPC要好。这主要因为两个比赛的特点不同。OI的题目更少,每道题更加综合,分数不会按照通过时间来计算,并且不能实时知道结果,所以需要选手运用自己的综合能力,把解题中的每一步都细心做好,确保自己输出的代码是正确的,而不是像ICPC那样追求快速思考快速作答,根据提交上去的结果反馈来即时调整方向。在OI这样的比赛里,我的风格能确保我非常稳定地输出,取得更好的排名。因此,我会认为自己的特点更适合PnC的工作。」

如今,沈洋已从Infra组转到了PnC组,去做对他来说更加擅长的事情,而这也是Pony.ai所鼓励的。

Pony.ai内部有一套成形的转岗机制,符合一定条件的公司员工,通过标准化的评估后,可实现转岗。对于自动驾驶这一涵盖多个模块的复杂领域来说,给予每位员工更多探索自身可能性的机会,也是持续保持公司技术创造力与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人生不止一条路」

在三岁多的小马智行,沈洋已算是公司的老员工。对于许多职场人来说,他们都喜欢在某个特定的节点,给自己定下一个「职业发展计划」,并试图将自己的人生严格按照这个计划中所写的那样走下去。

「我大三、大四的时候可能还会给自己定一个所谓的三年计划、五年目标什么的,觉得人生就应该严格一步步跟着规划走,这其实是很不靠谱的。这个世界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人不能因为发展与预期一致就变得更好,也不应该因为变化不在计划内就陷入低落。我这些年可能一个很大的改变,就是学会根据当下的机会来拥抱变化。」沈洋说。

很快,Pony.ai又要迎来一批新的校招生,同样的,在公司技术氛围开放而浓厚的环境中,他们被鼓励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迎接不一样的挑战;即使那意味着暂时跳出曾经的舒适圈。「但这不是坏事情。人生不应该只有一条路,你在不断拥抱变化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什么才是对自己而言真正好的机会,逐渐找到自己真的想要的,这才是重要的事情。」

在大学期间已证明了技术实力的沈洋,毕业后在Pony.ai也借助公司的灵活转岗机制,从最初的Infra组来到如今的PnC组,并在两个模块中都有扎实的产出。因此,相比于技术层面,他接下来更希望加强的是技术领导经验,这或许就是他在不断思考中,找到下一个想要做的事情。

「一个人的战斗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想做更大的事情,必须要有把一群人带动起来,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能力。」他说。

没人知道,人生中带来下一个变化的节点在哪里;但沈洋知道,一旦它真的出现,要做的无非是准确地识别它,然后抓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