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资本结构

1. 无税MM模型

  • 在具备完美资本市场的经济中,若不考虑企业所得税因素,企业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即企业不能通过增减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的比例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 无税MM模型否定了传统理论通过寻求最佳资本结构实现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观点。
  • 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如果两个风险相同的企业市场价值不同,套利者的存在会出售高估的企业股票买入低估的企业股票,一直持续到两个企业市场价值完全相同为止。此外,使用财务杠杆的负债企业,负债带来的收益也会被股权融资成本的上升所抵消,最终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不会随着企业负债率的上升而提高

2. 有税MM模型

  • 模型建立在债务利息税前缴纳普通股股利税后支付的前提下。
  • 由于企业的债务融资的利息支出可以税前扣除,使得企业税基减少税收支出降低,产生税盾效应
  • 企业的市场价值等于同等风险无负债企业的市场价值加上税盾效应的价值。
  • 根据有税MM模型,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融资来提升其市场价值

3. 破产成本理论

  • 有税MM模型只看到债务融资有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然而随着债务融资的增加,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乃至破产的可能性也在上升
  • 债务融资具有减税效应,但大量举债会给企业带来偿本付息的压力。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盈利能力下降、现金流不足、无法偿还本息,一旦出现支付危机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 企业破产直接成本指企业破产清算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企业清算重组的法律成本、管理费用、会计费用等。
  • 企业财务危机间接成本指企业在面临财务危机时因经营过程受到影响所造成的损失(企业管理层的短期行为倾向 不进行设备维修、投资高风险项目、刻意修饰财务报表等通常会加剧企业破产进程)。
  • 基于破产成本理论,税盾效应对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是有边界的。财务危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负面影响具有长期性。因此企业在作出债务融资决策时应考虑财务危机成本及其长期影响

4. 权衡理论

  • 权衡理论是有税MM模型和破产成本理论的一种理论综合。该理论认为资本结构的最终选择是企业权衡税盾效应和破产成本的结果(后期引入了代理成本的影响)。
  • 负债企业的市场价值V= VU (无负债企业市场价值)+PVTS(税盾现值) - PVFD(破产成本现值)   负债水平用财务杠杆表示。
  • B点边际税盾效应等于边际破产成本,企业的实际市场价值达到极值,企业实现了最佳资本结。过了B点,边际税盾效应开始小于边际破产成本,继续增加债务融资将导致企业实际市场价值的持续下降

二. 金融发展

1. 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


  • 金融内部结构指标:主要金融资产(如短期债券、长期债券、股票等)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的比率(衡量金融机构化程度)、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由金融机构持有的份额、主要金融机构的相对规模、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率(分层比率用来衡量金融机构间的相关程度)、主要非金融部门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的对比、外部融资中国内与外国贷款人的相对规模。
  •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金融相关率FIR指某时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货币化率指一国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和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流动负债比率、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比率、私人信贷比率、股票市场成交量比率、股票换手率等。


2.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压抑现象


  • 发展中国家金融工具形式单一、规模有限
  •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明显存在二元结构,一是以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为中心的由现代银行为代表的现代部门,二是以落后的农村为中心的由钱庄、当铺等组成的传统部门。
  • 发展中国家金融机构单一,商业银行在金融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发达,金融机构专业化程度低、效率低
  • 发展中国家直接融资市场落后,并且主要作为政府融资工具。
  • 发展中国家的严格管制使得金融资产价格严重扭曲。具体表现是压低实际利率、高估本币币值。


3. 金融压抑的政策原因


  • 人为压低实际利率,通过设定存贷款利率上限,依靠通胀来弥补财政赤字。
  • 采取信贷配给的方式分配信贷资金。导致资金分配效率低下。
  • 对金融机构实施严格控制(要求高的法定准备金率和流动性,严格限制资金流向)
  • 人为高估本币汇率,使得政府陷入严重的外汇短缺。


4. 金融自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

  • 放松利率管制
  • 缩小指导性信贷计划的实施范围
  • 减少金融机构审批限制,促进金融同业竞争
  • 发行直接融资工具,活跃证券市场。
  • 放松对汇率和资本流动的限制。

5. 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


  • 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
  • 金融自由化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
  • 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
  • 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于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6.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 普惠金融制度是指能够利用金融服务的个人和企业占比很高的制度。普惠金融的实质是使金融服务以更经济的方式惠及所有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
  • 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移动支付、移动银行、网络银行、生物识别技术、数字技术等这些技术创新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了安全性避免了道德风险,促进了普惠金融发展)
  • 创新产品设计与商业模式。创新金融产品设计能够促进金融服务的广泛应用。
  • 普及金融知识和提升金融能力
  • 强化消费者保护和市场监管。可以提升消费者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信心,增强其进入市场的意愿。
  • 政府适当干预,来消除信息的不对成性,降低交易成本,推行普惠金融


7. 金融危机的危害


  • 使金融机构陷入经营困境。
  • 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 降低货币政策实施效率。
  • 债务紧缩效应,银行信用过分紧缩成为抑制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
  • 金融危机严重阻碍经济增长,并且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8. 金融危机防治与治理措施


  •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构造一套预警指标体系,使一国金融当局能在危机发生前有所准备,好的指标能够尽可能准确的预测金融危机。
  • 稳定金融市场。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外汇市场,提高利率在于拉高投机者进行卖空投机时借入本币的成本,动用财政资金稳定股市,保障金融债权维护投资者信心,建立稳定机制稳定金融市场。
  • 对于国际资本流动进行适当限制和政策引导
  • 重组和改革金融部门,积极处理不良资产、充实银行资本金、吸引外资参与、加强公司治理、合并重组有问题的金融机构。
  •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经济结构,推进改革


三. 金融监管

1. 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约束管制使它们依法稳健运行的行为总称。广义的金融监管除金融主管当局的监管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督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督
  • 依法管理原则。有法可依才能保证监管的有效性。
  •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避免金融高度垄断排斥竞争,也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破坏性竞争,从而波及金融业安全和稳定。创造一个公平、高效、适度、有序的竞争环境。
  • 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
  • 安全稳健和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2. 金融监管的理论依据

  • 社会利益论,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是金融监管的基本出发点。
  • 金融风险论,金融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具有支付危机的连锁反应,进而引发普遍的金融危机。
  • 投资者利益保护论,金融监管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确保投资者公平交易,为投资者创建公平、公正的投资环境。
  • 管制供求论与公共选择论,金融监管本身是一个存在供给和需求的特殊产品,并且依据管制寻租的思想,金融监管是监管者和被监管者的共同选择。

3. 金融监管成本

  • 执法成本:金融监管当局在实施监管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 守法成本:金融机构为了满足监管要求而额外承担的成本损失,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效率损失属于隐性成本。
  • 道德成本:投资者过度依靠金融监管而忽视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存款机构从事高风险的投资活动提高了金融体系风险,金融监管引发金融机构间的不公平竞争,监管过度还会导致保护无效率金融机构。

4.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 我国的当前金融监管体制属于集权多头式。
  •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拟定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
  • 中国银保监会综合了对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
  • 中国证监会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依法对证券市场实行监督管理,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

5. 巴塞尔协议

  • 巴塞尔协议: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准备金至少占全部资本的50%;给风险负债表上的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给出风险度量标准方便风险加权的计算;银行标准比率的目标为8%,核心资本至少为4%
  • 巴塞尔协议:包括互为补充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为了确保各银行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内部评估程序用于判断目前的风险状况,市场纪律的核心是信息披露(一般银行每半年,活跃大型银行每季度,对于市场风险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都需要进行信息披露) 来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巴塞尔协议更加强调资本吸收损失的能力提高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的最低要求引入杠杆率监管要求防范加权资产计算过程的模型风险,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大而不能倒”的道德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引入新的流动性监管标准,更加关注压力情形下流动性管理,防范流动性危机。

6. 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

  • 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严格执行对核心一级资本的扣除规定,提升资本吸收损失能力,优化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核心一级、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 6% 8%);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一级资产占表内外资产余额比例不低于4%。
  • 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 强化贷款损失准备监管: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建立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

7. 监管竞争和监管套利

  • 监管竞争是指各国监管者之间为了吸引金融资源而进行的放松管制的竞争。竞争导致的监管放松虽然短期内引入了大量的资本为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但是会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并且国际范围内金融监管的放松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 监管套利是指被监管的金融机构利用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获利。在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往往被监管宽松的国家所吸引。
  • 监管竞争与监管套利实际上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监管趋于同一水平

8.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组织


  • 巴塞尔委员会BCBS
  • 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
  • 国际保险监管官联合会IAIS
  •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由G20建立前身为金融稳定论坛FSF   

四. 金融热点

1. 金融科技的发展


  • 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中国金融科技不断发展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分布式记账、电子商务等新兴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加速了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金融科技也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 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给监管当局带来了新挑战,一是无牌或超范围从事金融业务;二是支付业务存在违规行为;三是通过垄断地位开展不正当竞争;四是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问题;五是互联网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带来巨大挑战中小银行资源有限缺乏竞争力
  • 中国针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展开了一系列监管应对措施支付业务方面,跨行清算必须通过央行的基础设施来完成提高了支付交易透明度金融作为特许行业必须持牌经营,建立适当***避免金融风险跨部门跨行业传播,规范关联交易加强审慎监管强化反垄断监管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维护社会公平竞争秩序强化数据保护,国家陆续出台多个法律立法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2. 数字人民币


  • 数字货币是一个相对广义的概念,通俗意义上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加密货币都属于数字货币的一部分。
  • 电子货币一般是指由政府发行并承认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是实现数字化或电子化的传统货币,如银行卡、网银等。
  • 虚拟货币指非金融性公司发行的,在特定社区或生态圈才能够作为货币使用的,不能够直接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虚拟等价物,如优惠券、游戏币、积分等。
  • 数字加密货币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使用密码学原理来确保货币安全及控制交易单位创造的交易媒介。加密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没有任何监管,而且能够进行真实货币交易,也能跨境即时交易,这给传统货币带来巨大的挑战数字货币的货币性体现在其和法定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的关系上,也就是体现为与中央银行的清算关系上。但是货币性强弱和发行机构形态没有必然联系。
  •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和纸钞和硬币等价,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M0,将与实物人民币长期并存,主要用于满足公众对数字形态现金的需求,助力普惠金融
  • 数字人民币打破了现金的面额、图案等实体表现,钱包应用具有统一的认知体系和防伪功能;打破了现金的完全匿名属性;打破了现金的传统使用方式,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结算效率高、隐私保护强等优势。
  • 央行DCEP借鉴了数字币的加密技术具有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但是DCEP没有完全采用区块链技术,它代替的是通货,拥有一个中心化的权威机构或政府的背书
  • 数字人民币的可追踪性可用于反洗钱、反恐,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数字人民币实行中心化管理,可以抵御全球私人数字货币的侵蚀。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可以满足公众对于隐私的保护需求;数字人民币已经广泛用于跨境支付,节约交易成本从而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

3. 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
  •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财富分配制度,财富分配指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照一定方式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分割。
  • 初次分配讲求效率,让那些有知识、会创新、能力强、更努力工作的人获得更多收入;
  • 二次分配也称为再分配,讲求公平,政府利用税收等手段帮助弱势群体,以此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次分配相当于用强制手段促进整体的公平性、有效性
  • 三次分配讲究社会责任,富人们拿出部分钱财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医疗条件。社会力量自愿捐赠、慈善事业、志愿服务都属于三次分配。
  • 这样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能提升全社会消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