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机构概述

    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各类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投资基金、财务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实际上构成一个体系。
    金融机构的主要功能有: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促进商品交易的顺利实现;融通资金,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社会闲置资金向生产性资金转化;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便利;改善信息不对称;实现风险的转移和管理等等。
    金融机构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其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有相当的特殊性。金融机构因其业务大多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因其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而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危及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引发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会爆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2.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的概述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是指从事国际金融管理和国际金融活动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按地区可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地区性国际金融机构。其最早起源于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BIS,二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相继建立了几个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实施这一国际货币体系的组织保证。其作用是在重大的国际经济金融事件中协调各国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各国经济发展。
  • 国际清算银行BIS:从事货币金融问题,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为国际金融往来提供便利。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联合国管理和协调国际金融关系的专门机构,帮助成员国解决短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 世界银行集团(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 两个附属机构国际开发协会IDA,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国帮助会员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专门机构。 
  • 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等。

3. 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概述

    国家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存在的各种金融机构及其彼此间形成的关系。各国金融机构体系虽各有特点,但在种类和构成上基本相同。国家金融机构主要由管理性机构、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三大类构成。
  • 管理性机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金融管理、监督职能的机构。如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局居于核心位置、按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银保监会证监会、金融同业自律组织协会、社会性公律组织会计事务所评估机构等。
  • 商业经营性金融机构是指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证券交易与发行、资金管理等业务,以利润为其主要金融目标的金融企业。如各种商业银行或存款机构、商业性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
  •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配合宏观经济调控,根据政策要求从事各种政策性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这类金融机构的建立旨在支持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4.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并且近年来我国加强对资本市场的建设,强调打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
  •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服务的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如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市场运作,中长期保本微利,实现财务可持续" 这是开发性金融机构区别于政策性银行的最大不同之处。如国家开发银行。 
  •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化解潜在的金融风险,运用特殊的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建立资产回收责任制和专业化经营,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最大限度保全财产减少损失;支持大中型亏损企业通过债权转股权摆脱困境。
  • 中国金融监管体系"一委一行两会" 结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保监会

5. 金融体系的功能

  • 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资源
  • 提供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的途径
  • 提供清算和结算的途径
  • 提供了集中资本和股份分割机制
  • 提供金融价格信息
  • 公司治理中的相关应用    

6. 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关系

  • 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
  • 金融领域的银行业务特别是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使得银行运作与资本市场运作交叉起来。
  • 银行为获得高额利润,已经逐渐成为场外金融衍生交易主要交易商
  • 金融市场的中介机构不断向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扩张
  • 间接融资渠道需要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进行。    

7. 互联网金融

  • 含义:互联网金融(ITFIN)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 形式:众筹平台、P2P网贷、互联网支付包括银行卡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银行、数字货币、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以及大数据金融等。
  • 特征:成本较低、效率较高、服务面广、风险较大(信用风险与网络安全风险)、管理较难(风险控制和监管)   


  • 注:金融体系的两种结构,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德法日),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英美)。    
  •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步晚,而且功能不完善存在种种问题,而银行体系实力强大,这使得通过金融市场融资的难度较大,我国的商业银行依然是各经济主体融资的主要渠道。
  • 现代金融体系的五个构成要素: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机构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是信用关系的书面证明、债权债务的契约文书等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对象;以及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实现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IMF宗旨:通过各成员共同研讨和协商国际货币问题,促进国际货币合作;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和平衡发展,开发各成员的生产资源;促进汇率稳定和各成员有条不紊的汇率安排,避免竞争性的货币贬值;协助各成员建立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增长的外汇管制;协商各成员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 特别提款权SDR:特别提款权SDR是IMF创造的一种价值稳定的记账工具,是一种金融创新“纸黄金”,成员国向IMF缴纳一定数额的资金也称作特别提款权,在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由美元、日元、英镑、欧元、人民币按比例构成。
  • 金融创新种类: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细分专业开放)、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科技创新、金融资源创新。
  • 常用的清算方式:全额实时结算系统RTGS净额批量清算系统大额资金转账系统小额定时结算系统(零售支付系统).

  • 流动性覆盖率(LCR)主要用来衡量银行短期流动性水平,通过测算各项负债的净现金流出与各项资产的净现金流入之间的差额。要求银行拥有更充足的更高质量的流动性资产以应对短期内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压力
  • 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作为流动性覆盖比率的补充,目的是测算银行负债和权益类业务提供的资金能否满足资产类业务的长期资金需要,用来解决长期的流动性错配问题
  • 杠杆率作为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补充,被定义为银行一级资本占其表内资产、表外风险敞口和衍生品总风险暴露的比率。有助于形成更有效的资本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