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东西去衡量自己的成长会比较恰当,我思考了下,感觉“变化”这个词可能比较合适。

Web 30 年,整个社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往近了看,从 2013 年至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只用了短短 6 年的时间便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便捷了起来。 那么,回到我们自己身上,也反思一下,在过去的半年里,我有过什么变化么?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有过什么变化么?我相信大多数的人的答案是“有的”,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转变,也可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前几天听到一个朋友说,如果自己半年时间没有任何变化,没有给公司带来变化,也没有给团队带来变化,那他会觉得,这个公司将不需要他了,这个团队也不需要他了,正是这种危机感,让他不断的逼着自己往前跑。他会经常去思考,过去一段时间他带来了什么变化,也会去定义未来需要的变化,每个变化之间相隔半年,甚至更短,他希望能够让这些变化发生,Make things happen。 听完我挺触动的,回想一下自己,似乎快一年没有很大的变化了,这显然是有问题的。

变化可能是自身的,也可能是对外界的。我认为,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成长会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一直在模仿和学习,这个阶段的曲线是线性的,斜率很大;到达一个瓶颈期后,会变得迟缓很多,有点像 log 曲线,斜率不断变小,甚至趋于水平,不再增长;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变得能够主动思考,从学习者变成生产者和创造者,因此成长曲线会再一次增大斜率。当然,这根成长的曲线只是针对某个领域中的某个阶段,我们不应该用一根曲线来衡量自身整体的成长,这不科学,而是应该分成多根曲线,分别衡量。 自己在某个领域的成长是可见的,容易被度量的。不过,我们的成就感往往并不是来自自身的成长,而是来自对外界产生的影响以及外界对自己的反馈。

因此,我们在定义变化的时候,需要把被变化的实体设定在自身以外,比如我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变化,我会给环境创造哪些增量等等。 外驱力可以让我们向前奔跑,不过它不太稳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内驱力是可控的,好好感受这个词,“求变”,只有改变才能看见一个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