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书的两个核心沟通模式

1.表达自己

1)观察
我观察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利益的行为:
“当我看到/听到/想到我看到的或听到的……”
2)感受
对于上述的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非具体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非命令)那些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是否愿意……”

举个例子:
一位母亲对她的青春期儿子说:小金,我看到咖啡桌下面有两只脏袜子和零食袋,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者放进洗衣机?
相对比与这样的表达:小金,你咋这么邋遢?青儿:我咋的了,你天天说我?母:我一说你你就这样!青儿:我咋样儿了?巴拉巴拉

2.倾听他人

1)观察
你观察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利益的行为:
“当你看到/听到/想到你看到的或听到的……”
2)感受
对于上述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非具体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是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举个例子:
甲: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
乙:听起来你有些不耐烦,因为你希望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够得到倾听,是吗?

二、什么蒙蔽了爱

个人认为这部分,作者陈述了异化的沟通方式对我们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1.什么是异化的沟通方式

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2.暴力的根源

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自发地将群体分类进行评判只会推动不同价值判断的个体无法体会对方的真实想法、体会不到对人对己的爱意

3.强人所难

“不应该”、“应该”、“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会让
人们习惯于评定是非对错,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大部分群体的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你专注于自身的需要,你就是个不适应集体自私自利的“小人”。

三、区分观察和评论

若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听到的将倾向于是批评


四、区分感受和想法

这部分我其实是没看懂的,日后有想法了再来补充

五、一些简短贴士

1.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责备自己、指责他人、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2.明确谈话的目的

在交谈时,表面是与人交谈,但是更多时候更像是自说自话,谈话对象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局促不安

3.了解他人的反应

对方此时的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4.区分请求和命令

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职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将导致恶性循环,因为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人,他们就不太会想满足我们的愿望。
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5.保持倾听的状态

①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不是他们想要的
②在对他人话语的理解没有把握时,需要对方的确认,需要给对方反馈
③若一个人觉得对方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或者停止了谈话,这时可以判断对方的感受已经充分表达
④当我们痛苦的无法倾听别人时,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大声地说出自己的请求、换一个环境

6.在别人很生气的时候,要倾听,不要说“不过” “可是” “但是”这些话语

7.如何培养对自己的爱

①转变自我评价的方式
②对自己的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③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认为自己不得不做,列在一张纸上;
  • 列好清单后,暗示自己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他们,在每个项目前添加  我选择做;
  • 声明   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个人认为,整本书的核心观点是让人们注意到个体的需要,注重每个人自身情感的发现和满足,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运用充满爱的非暴力的沟通方式进行探索,